-
百年客家围屋变身警务室
-
作者:冯建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废弃客家围屋办公的南岭警务室。南都见习记者冯建奎摄
南都讯 见习记者冯建奎 在现代气派高楼的紧逼下,灰头土脸的客家围屋一个个倒下,目前仍存的围屋大多也已废弃。但在南湾街道南岭社区广场,一间
-
和平林寨古村初妆示人 现存较完整客家四角楼共24座,规模省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规模宏大的客家四角楼被修葺一新。本栏照片均为甘超强、曾海生摄
林寨古村巷子深深,别具风情。
南方日报讯(记者/甘超强特约通讯员/曾海生)两平方公里范围内,24座气势宏大、典型客家风格的方
-
年投千万 护客家围屋
-
作者:陈海燕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阳围屋碧滟楼大门外,一名村民匆匆而过。 南都记者 陈伟斌 摄
南都讯 记者陈海燕惠阳客家围屋是惠阳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不少客家围屋因保护不善面临破坏。对此,惠阳区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政府拟每年投入1000万元保护客家围屋,而且,政府将以托管的方式管理客家围屋。
现状:不少
-
再走客家围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周末闲暇,我决定故地重游,再走围屋!因为工作关系,我早已是花萼楼的常客了,每次到这里,我都要在楼上楼下转转,行走在烟影斑驳楼道,眸光随意停留于寸墙片瓦,沧桑感总是奔涌而来,残落的墙泥、灰垢的瓦片、静穆的古井、光滑的卵石,无不交叠着生与死、喜与泪、沉与浮、昼与夜的慷慨悲歌。几百年来,在每一个晨炊和夕
-
和平林寨古村初妆示人 现存较完整客家四角楼共24座,规模广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河源5月5日讯】两平方公里范围内,24座气势宏大、典型客家风格的方围屋宅第点缀绿水青山间——作为广东首批27个“省古村落”之一和平林寨古村,近日通过古村景区首期工程举行竣工仪式初
-
客家民居的璀璨明珠——南华又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位于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的南华又庐,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结构,房屋外观宏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屋内分二楼共八堂,左右各配四堂,又称“十厅九井”,屋内各堂可独立可连接,更有“屋中屋”之称,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丽容)
-
镶嵌在城市中心的客家围龙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城区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客家围龙屋镶嵌在其中,显得格外新颖,正如客家人一样的包容,这就是客家地区城市的特色:新与旧、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有机
-
广东梅州侨乡村——探访“客家围屋博物馆”(百屋百态 百年百
-
作者:丘黎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从广州驱车进入梅城南口镇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看到这颗古树,我们就知道侨乡村到了。
客家人经历千年的大迁徙,在每一次新域开埠时,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的大榕树,既表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大榕树便成了客家村落的标
-
杨耀林致力客家围屋研究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耀林。(资料图片)
杨耀林是原深圳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1981年以广东省博物馆考察队队员身份投身特区考古筹馆工作的杨耀林,在孜孜不倦追求考古事业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客家围屋的研究。
杨耀林出生在梅州,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怀着对客家故土的深厚感情和对客家
-
新客家“围屋”惠及大家 金沙洲的“围屋”正吸引五湖四海的“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金沙洲,广佛交界处的新型居住区,一栋外圆内方的“客家围屋”正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南漂新客家”,其名万汇汇楼。
这栋由万科企业集团出资兴建的“土楼”,将展开为期三年的实验期,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