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平安名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编者按
在最近举行的创建平安广东工作首次考评中,我市以160.66分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创建平安梅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报开设“平安梅州·幸福客都”专栏,对我市创建平安梅州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我市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15年超过90%;两次入选“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
-
闽西客家民间传统儿童游戏
-
作者:何志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人向来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生动活泼有趣的民间传统儿童游戏,就是其中主要手段之一。这些民间儿童游戏,文化内涵深刻,无需特殊场地,器具就地取材,易学易玩较安全,还多具有竞技性,世世代代相传,很得家长和孩童的喜爱。
骑马:集体游戏。三人一组,一人 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
-
渐行渐远的客家乡村俗事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锡凤
新近杀青的一部电影,竟令久居喧嚣城市的我们,霎时想起那渐行渐远的乡村,进而莫名煽动起那愈远愈浓的乡情。这就是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福建首部客家农村题材电影《衍香》。
中学教师魏
-
乳源客家村当刂猪过小年
-
作者:卜瑜 曹菁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猪肉出锅。
“当刂猪宴”。
清远农村炸“糖花”过小年。
新春走基层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记者在粤北高寒山区感受别样“年味”
本报韶关讯(记者卜瑜 通讯员蔡明清摄影报道)昨日是农历小年,也是位于粤北高寒山区的山民们称之为“年关”的喜庆日子。为了庆祝小
-
深圳六约新村: 现代客家人的幸福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天下客】
提要:300多年前,随着清政府颁布“迁海复届”的命令,生活在福建、广东和江西山区的客家人大量迁徙到今天深圳的龙岗、宝安地区,开启了客家人在深圳的历史。300多年来,客家人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打拼,建设自己的家园。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相伴,随着深圳经济的腾飞,居住在这里
-
闽西客家“过大年”的与时俱进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何志溪
过春节,闽西客家称“过年”、“过大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外出人员都早早赶回家中团聚。旧时按传统民俗,腊月二十五“入年界”开始,首先是全家里里外外大洗扫、制新衣、做糕米反、买年料。到了除夕日,要先到祠堂或祖墓祭祖;要在正厅挂上祖宗像,摆上供器供品,放上一饭甑上面放有葱、蒜、
-
客家山歌随心唱出 惠东林葵英被家乡人称为“山歌妹” 本期人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林葵英(前)参加在广场活动的老人秧歌队。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林葵英(前) 张艺明 摄
认识林葵英是很偶然的,那是在7月8日千人环西湖健步走活动中,记者发现队伍中有一位女士边走边唱客家山歌,而且都是触景生情即兴编唱。歌声悠扬清脆,吸引了不少路人旁观,记者因此也认识了林葵英。日前,记者采访
-
培田古村落:争创4A景区 打造客家影视基地
-
作者:罗展阳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有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最美村镇”殊荣,近年来以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声名鹊起。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 书院、1
-
土楼“三杰” ――记永定客家土楼的三位民间艺人
-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天生:
唱响山歌情满怀
“八月十五看月光,看到鲤鱼腾水上;鲤鱼唔怕飘江水,连妹唔怕路头长……”在土楼里我们看到这位年逾八旬“山歌大王”正在演唱客家山歌《八月十五看月光》。这回响在土楼里的歌声,音调雄浑,节奏沉 稳,饱含着深情意,凝聚着希望……
1955年7月,李天生在县“千人山歌擂台赛”上
-
汀州溯源族谱寻根——我市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罗姝 通讯员 陈然
“这里收藏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从古至今的源流大全。无论客家人走到了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他流的始终是客家人的血,中华民族的血。所以他总是要寻根的,而这个根就是一种凝聚力、一个纽带,这个根能在哪寻呢?就在族谱里。”近日,国家文化部专家来我市考察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