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是两地交流的纽带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为根,文化为魂,文化交流是当前赣台交流的共识。赣州和台湾两地客家人同根同源,赣州独特的客家文化与台湾有着深刻的文化和血脉渊源,客家文化是两岸客家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地加强联系和交流的纽带。”8月13日上午,信丰县客家联谊会会长张克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克喜告诉记者,在之前参加第二十四
-
江西客家博物院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江西客家博物院于2010年9月27日经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批准挂牌设立,是江西省首家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之院,是一座生态园林式的客家民俗主题博览园区,分为客家文化城和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两个博览区。博物院总占地593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城博览区总占地103亩
-
客家文化发展及客家语言保存论坛昨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任继众曾艳)客家方言被誉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8月13日,客家文化发展及客家语言保存论坛在赣州举行,开启了一场荟萃客家文化思想的盛宴。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市委副书记王少玄,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
-
保护传承好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饶颖奇在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郭芷汇摄
8月13日下午,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间隙,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饶颖奇祖上自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迁入台湾,属于台湾的客家人,饶颖奇是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年近八旬的他精神矍铄、笑容可掬,能讲一口流利的客
-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唐宋的月光下,客家先辈乘着岁月的风帆
饱含着风霜血泪,弹奏着赣江湍急的流水
千里赣江,我暂借几朵浪花,为宋城赣州
铺设好唐诗的阶梯,宋词的栏杆
和绝句的飞檐,让来者每次不经意的登高
都是一轮五绝的明月,一册七律的盛唐……
郁孤台上,物仍在,人已非
大江东去,弹指间,已过千年……
月光
-
江西对闽西北客家文化形成的影响作用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廖开顺(福建三明学院教授)
金溪三县毗邻江西省,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为闽西北,闽西北是闽北范围内的二级地域概念。闽北存在闽北文化和客家文化两种主要的地域文化。
不同的人来源是闽北具有闽北文化和客家文化两种主要地域文化的重要原因。古代闽北人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原住民山越人。第二是来自江浙的汉人移
-
“我喜欢这里原汁原味的客家风土人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很喜欢现在的赣州,人情味很浓,很温馨,让人感觉很亲切。”8月13日,前来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的台湾桃园宸康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奎一告诉记者:“走在赣州的街道上,特别是走在客家大道上,让我感到很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两岸客家一家亲。谈起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
典藏意义的客家古村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有300多年历史的赣县白鹭古村恢烈公祠“友益堂”。记者谢东琳摄
□龚文瑞
行走在赣南乡村,你必定会感动于那一处处具有典藏意义的古村落。
山岭逶迤,田畴泛绿。晚风吹过,炊烟袅袅,一条条蜿蜒的溪河旁散落着一座座充满传奇与故事的客家古村。夕阳下,客家古村如一帧典藏的画卷,经典的故事让走进古村的游
-
客家先民成为孕育客家民系的主体
-
作者:巫瑞万 廖允武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三明市是世界客家祖域、客家大市,是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辖宁化石壁是“客家祖地”。还有清流、明溪、将乐、建宁、泰宁、沙县、永安、三元、梅列,也都是客家县(市、区),而大田、尤溪也有部分客家乡镇和村庄。全市客家人口近200万人。
三明是客家先民的“避难良所”。唐宋时期,由于历史上中原发
-
览尽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长卷长
昨日全长120米的巨型中国山水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首次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展出。
客家民居被誉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其规模宏大、朴素、环保、造型独特而一脉相承。
年届七旬的中国美协会员、嘉应学院(教育)美术系主任熊启雄将闽粤赣三省客家山村的特色民居用国画艺术的语言,展现在120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