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冯大利四角楼住过“一家”300口位于惠东白花镇田洋村,是迄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外景。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古围屋墙上有不少图案。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 “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5752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为止
“客家名城”入目来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丽芸特约记者傅亮 一座座客家围屋修葺一新,各显特色欢迎八方宾客;客家民俗文化载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多样艺术形式展现其魅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彰显客家元素和气息;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日益红火,富了农民口袋,带来经济效益……走进龙南,一座“客家龙南”、“客家名城”清新入目而来,令人陶醉。
梅州客家新“茶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丰顺朱子文化楼落成时的盛况。 丰顺朱子文化楼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黄金镇产溪河畔竹林边。 【采风】 朱紫球 茶馆,是人们交流与感受心得的好地方。在丰顺县黄金镇产溪河畔竹林边,新开办了一间客家“茶馆”——丰顺朱子文化楼。最近,笔者光顾了这间“茶馆”,美美感受了一番。 朱子文化楼在推进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
廖志华:热心传播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肖大庆 吃过晚饭,随朋友一起到龙南县城龙翔广场旁一家名为“华夏茶府”的店里品功夫茶。寒暄过后,店主双手递过来一张红、黑、白三色相间的折叠式名片,令人耳目一新。接过,两行字入眼:龙南华夏广告装饰公司,廖志华总经理。打开名片,一首“华夏三字经”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不禁念出声来:“华夏人/立大志/敬事
发展创意产业 激活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文博会梅州展馆现场。 本报记者刘奕宏 19日,在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会展现场,记者随市政府组织的观摩学习队伍进入展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参展地区展馆各显神通,挖空心思向参观者展现所在地方独特文化资源,特别是本届新设的文化旅游展区,引入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充满创意,吸引了入场者排队参与体验。 创意文
根植客家文化 传承司法文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工作研究】 ●刘思彬 一个社会、一个地域的文化意识,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客家文化意识既带有浓厚的人文理想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其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是近代
谭君铁赞誉病后康复中的著名作家程贤章—— 敢于担当“客家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程贤章向谭君铁赠送由他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钟小丰摄) 本报讯(记者刘世锦)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君铁利用假日休息时间,专程登门看望病后康复中的原广东文学院院长、有“文坛常青树”之称的著名作家程贤章先生。谭君铁对程老长期为弘扬客家文化笔耕不辍、摇旗呐喊、擂鼓助威表示钦佩,
“在文化观照中展示客家文学”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陈建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49年生于广西北海市,1968年参加工作当煤矿工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1995年起在中国作协从事文学组织工作。 主要从事小说、随笔、电视剧写作。出版过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大胆展示才艺 传播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朱庆强通讯员王裕发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梅城以及各县(市、区)的“文化大餐”正等待着与大家一起分享。您或许是青春动感的“街舞达人”,或是歌声优美动听的“麦霸”,抑或是擅长山歌对唱、杯花舞蹈的文艺爱好者……在客家文化艺术节期间,身怀各种文艺绝技的您,会主动登上晚会的舞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