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24)
期刊(707)
学位论文(169)
图书(116)
会议论文(20)
视频(9)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24)
期刊 (707)
学位论文 (169)
图书 (116)
会议论文 (20)
视频 (9)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840)
2012(241)
2011(260)
2010(210)
2008(103)
2004(14)
2002(2)
1992(3)
199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2)
客家研究辑刊(55)
嘉应大学学报(6)
客家(3)
江门文艺(1)
中国名城(1)
三明学院学报(1)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
中国新闻周刊(1)
大江周刊(焦点)(1)
2月话题:老客家·新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惠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吸引了许多新客家来此工作、创业,他们与老客家一起为这座城市的发展、繁荣、和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新老客家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共同提升着惠州的城市文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虽然平凡无奇,却真实感人,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客家学院挂牌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杨赐文)日前世界客都梅州嘉应学院隆重举行客家学院挂牌仪式。客家研究和客家文化教育是嘉应学院的主要办学特色之一,多年来,嘉应学院在客家民俗与方言、文学与艺术、社会与经济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客家古韵亮丽陈香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在粤东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经济,传承文脉。历史悠久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客家先民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瑰宝,为世界客都抹上了一层浓重而亮丽的历史人文底色,亦成为梅州发展“慢生活”旅游的重要载体。
许嘉璐:客家文化助两岸化解危机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精神在这场金融危机和随后较长的经济低迷的浪潮中,一定会在两岸中发挥巨大的团结众人、稳定人心,化危机为机遇的作用。”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应邀出席“第三届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26日
闽西客家风味小吃“笼床?”
作者:王力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笼床?是闽西客家一带颇负盛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它柔软、韧性强、口感好。在客家广大山区农村,许多农户都有加工笼床 &nb sp;的习惯。近年来,有许多山村农妇把加工笼床作为创收的一种致富门路,每日挑着食担穿村走巷,一路吆喝沿途叫卖,既方便了众多食客,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谭元亨:客家文化就是一种绿色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谭元亨,广东顺德人,岭南客 家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 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文化 研究会副会长,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 客家文化有着深广的历史内涵,它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有着紧密的纽带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客家文化就是一种绿色文化,客家与绿色经济
两岸客家媒体来梅采风 台湾媒体对梅州生态环境赞赏不已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少凤实习记者王雅通讯员朱伟)25日至29日,“两岸客家媒体联合采风”活动在梅举行,台湾大汉之音调频广播电台总经理邱英政率领大汉之音广播电台、客家电视台、民众日报等9家台湾媒体、共12人来梅州,联合驻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和梅州日报等媒体参加此次采风活动。副市长杜敏琪会见台湾媒体一行
两大商帮深圳联姻广东客家商会与深圳潮汕商会启动战略合作
作者:杨涛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记者杨涛 客商与潮商是广东孕育出的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商帮组织,且均极度注重各自宗籍的凝聚传承。但最近两大商帮首度跨出籍贯地域的界限,开始寻求合作共赢。昨日,广东客家商会与深圳潮汕商会在深圳正式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形成强强合作的“经济发展联合体”,合力开拓全国经济版图。 广东省客家
客家妹子打造燕城窗帘名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继涛 文/图 苦难少年,养成尊老爱幼美德 黄炳兰是典型的客家妹子,勤劳善良能干。 黄炳兰1978年出生于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黄坊村,初中还没毕业,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里上有80岁的奶奶,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在上学。为了承担起家庭重担,黄炳兰14岁那年辍学回家种地。 在奶奶的指导
客家媳妇眼里的客家春节
作者:施诗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小小的祠堂站满了前来拜祭的族人,供桌上摆满了供品。 南都记者 施诗 摄 今年过年我没回老家,而是以“准媳妇”的身份和男友老侯回了婆家梅州。作为一个湖北妹,梅州客家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古老而又新奇。 老侯家在梅县城郊的一个大池塘边,称南塘侯氏。沿着池塘是一圈青砖灰瓦的老宅,每家屋前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