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惠东渔歌客家山歌业余学校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钟土清 陈倩茹)惠东县积极创新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开展“文化讲堂”下乡活动,组织群众卡拉OK,成立惠东渔歌、客家山歌业余学校等,让群众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惠东县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中,稳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该县开展
-
英德发现46座“四点金”客家围楼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范桂典)在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英德市普查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03处,其中包括46座特大的“四点金”客家四方围楼,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英德客家围楼的数量,将为研究地方客家建筑文化和民情风俗提供翔实的数据。
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客家人居住、祭祀、
-
窗户折射客家民居变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你拍我拍]
①
②
③
近段时间,笔者先后在蕉岭各地拍摄到一些具有各个时期建筑特色的窗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客家民居建筑的变迁。
建于五百年前的蕉岭县南礤镇石寨
-
昨获授牌省客家山歌之乡
-
作者:董哲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凤岗每年投入50多万元用于客家山歌创作等
本报讯 (记者董哲 通讯员凌有福)凤岗镇客侨文化品牌发展又迎来一件喜讯,4月18日,该镇正式获得省授牌认定,成为“广东省客家山歌之乡”以及“广东省客家山歌传习基地”。该镇镇长李海文称,这对该镇进一步弘扬客家山歌文化,推动客侨文化名镇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
侨乡东莞建客家民俗村 华侨博物馆为最大工程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山水环绕间碉楼林立,鸡犬相闻处男耕女织,放眼一派客家田园风光……这将是广东东莞市凤岗镇“客家村”日后的风景。凤岗镇政府14日透露,凤岗镇将建设东莞首个客家民俗文化村,预计2010年前建成开放,总投资将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正在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设计规划。
中新社报道,规划中的客家民俗
-
保护传承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在章贡区水东镇七里古村落,某影视公司在拍摄极具本土特色的赣南客家采茶戏《冷庙重逢》片段。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赣州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商家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拓现代文化市场,传统的客家文化得到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记者吴书梅 摄
-
龙门客家婚礼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日,龙门县平陵镇圩镇一对年轻人举行婚礼,具有本地客家婚俗的婚礼,引得不少路人注目。同这对新人一样,许多龙门青年喜欢选择在“十一”黄金周举办婚礼,他们认为在国庆长假期间举办婚礼会更喜庆更热闹更有纪念意义。本报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谢群星 摄
-
客家木偶戏《文武魁》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正月初六晚,连城县北团镇文峰村迎来了数十年后重演的首场客家木偶戏《文武魁》,台下数百位老少村民看戏、听戏如痴如醉,台上县木偶剧团老艺人忙前忙后传授提线、唱腔等非遗技艺。图为当晚,已退休的客家木偶非遗传承人李明卿、杨滴萍等,正在台上现场传授年轻艺人表演艺术的情景。 通讯员 罗展阳 罗懿 摄
-
客家小镇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景区景点: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
所在地区:梅江区三角镇
入选理由:以“大旅游、大客家”为主题,以“强调特色个性、提升精品意识、发掘客家文化、尊重山水自然”为思路,将客家文化精髓融入每个构建的景观之中,展现出“客家大美、文化大美、山水大美”和谐统一的景象。
-
客家便当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3日,台北县三峡镇客家文化园区餐厅准备的“客家花布便当”,引起游客兴趣。客家先民用餐时以海碗装满饭菜,然后穿梭各家。客家便当以客家圆楼做餐具,配上鸡腿菜饭、客家牡丹花布,打成出远门的包袱模式,颇能吸引众人目光。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