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65)
期刊(1879)
学位论文(447)
图书(351)
视频(129)
会议论文(38)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265)
期刊 (1879)
学位论文 (447)
图书 (351)
视频 (129)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142)
2014(2568)
2013(635)
2010(510)
2009(299)
2007(139)
2004(45)
2003(18)
2000(8)
1995(7)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4)
食品安全导刊(2)
艺术探索(2)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音乐爱好者(1)
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三明学院学报(1)
大江周刊(1)
惠文设计印刷有限公司(1)
社会科学评论(1)
广东省客家人群hGSTs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潘尚霞 杨杏芬 林忠宁 魏青  来源: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人,定居当地已有三或三以上,无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疾病、精神异常及其他重大健康问题,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38.4±13.5岁,用调查表统一收集资料。静脉采外周血后,用经典的酚-氯仿
建立“客家文化产业特区”的可行性
作者:曾宇怀 田智慧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山区文化  景观网络  亚热带生态农业 
描述:来看,具有被"边缘化"的趋势。2011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公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论异于客家的闽南文化:以闽南圆土楼二宜楼为例
作者:吴贤俊  来源: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专门研究民居建筑的教授专家张冠李戴,硬说成是客家人。闽南土楼二宜楼极富盛名,于199611月,
台灣六堆客家園區傘型結構之載重試驗
作者:王炤烈 江世雄 藍朝卿  来源: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structure is 50rn,and the total height is 24.3m The structure is supported by a single column
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
作者:蓝雪霏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是北方汉族南迁闽、粤、赣边界后形成的一个颇有个性的支系,现有人口5,507万人(含台湾)。客家方言是仅次于吴方言的汉语六大南方方言之一。客家的名称,一说来源于宋代客户,并进而向前推至晋元帝诏书所定的给客制度和唐宋政府薄籍之客户之专称;一说来源于广州人
试论客家先民与闽粤赣山区畲民的关系
作者:郑树钰 连传芳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汉族是中原华夏族不断与其他民族接触、融合而发展成为我国主要民族的,而客家作为汉民族共同体内的一个支系,也同样在南迁的过程中和其他民族不断地融合同化,并最终在闽粤赣交界区形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客家民系。在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问题上,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应在宋代特别是南宋
论两岸客家民居文化与客家发展
作者:黄玫瑄 邱荣举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动。1988,台湾的"1228还我母语运动"万人台北街头大游行,它标志着客家发展之重要转折点,
李亦园先生贺信
作者:李亦园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敬请徐杰舜教授转致出席人类学高级论坛诸位同仁函欣闻人类学高级论坛成立十周庆祝大会将于本年十月在江西赣州举行,真是极为值得庆贺之事,亦园因健康不佳,无法亲自出席参与,至感遗憾,特致本函
对客家村落民间信仰变迁的考察:以闽南客家村落联胜村为个案
作者:雷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汉民族的宗教文化是汉民族数千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样。宗法制度的长期统治和儒家思想的长期主导,对汉民族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
核心家庭血缘传承下的客家围屋(一):以兴宁大坪坪中周氏树生
作者:张一兵 周雄伟  来源: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专题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缘起在客家围屋的各种传承因素中,血缘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主线,而其中的核心就是父子相承的核心家庭。20045月,我们到广东兴宁大坪坪中进行客家围屋相关课题的调研,看到了一个核心家庭血缘传承下的客家围屋兴建、继承使用、扩建和增建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