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917)
报纸(4747)
学位论文(1307)
图书(1252)
会议论文(258)
视频(233)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917)
报纸 (4747)
学位论文 (1307)
图书 (1252)
会议论文 (258)
视频 (233)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46)
2014(6620)
2013(1005)
2012(1076)
2011(1052)
2010(865)
2009(502)
2008(487)
2006(157)
2003(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10)
梅州日报(1333)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67)
嘉应学院学报(154)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
美术大观(13)
装饰(6)
文化月刊(下旬刊)(4)
中国果业信息(1)
时代经贸(下旬刊)(1)
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现代利用:以客家山歌的旅游开发为例
作者:钟俊昆 郭起华  来源: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现代利用:以客家山歌的旅游开发为例
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解读台
作者:樊洛平  来源: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解读台
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与变迁
作者:郭一丹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
传承发展客家山歌之我见
作者:汤明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小时开始学山歌,从此跳入山歌河。创作演唱不间断,调查研究细啄磨。俗说话:船到桥头总是直,弓开箭出不回头。我从事山歌事业,由学生时代开始到现在已有五十多年了,我视山歌为生命,一生心血结成歌,这里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对传承发展
成都客家方言基本词汇的演变方式初探
作者:兰玉英 曾为志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成都客家方言  基本词汇  演变方式 
描述:都官话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成都客家方言词汇的演变方式,包括交混式、迭置式、替代式和创新式几种。文章认为成都客家方言通过交混、迭置、替代和创新等演变方式来重建了一个基本词汇系统,这个系统表现出传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客家民居意象之生命美学智慧
作者:吴庆洲  来源: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前言规天矩地、方圆并陈的客家民居,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本文拟探讨其意象及其这些意象所体现的生命美学智慧。客家民居的意象客家民居的意象在于民居形态和民居环境两个方面。在民居形态上,它的意象均以“崇生”
客家有争议的一些问题探讨
作者:邓习权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众说纷纭,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问题:1、客家源流追溯;2、客家民系的特点;3、中原南迁的少数民族应属于客家人,而不是土著人;4、客家妇女缠足与不缠足的争论。本人不才,在研究了数位高水平的学者、教授后,愿与他们共同商榷,闸明自己的不同观点。
浅谈明溪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
作者:王必金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是中华大家族中汉民族的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族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福建内陆侨乡明溪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县。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是:世俗化的佛教、道教与以祖宗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相融合的多神教。
黎畲萧屋:一个可能源自畲族的客家宗族
作者:刘大可  来源: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关于客家与畲族的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增能先生就曾发表文章,指出客家与畲族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入90年代后,谢重光、吴永章、蒋炳钊等先生从语言、服饰、饮食、地名、生产技能、生活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客家文化中包含畲族文化的成分,指出客家及其文化的形成是汉畲两族长期互动的结果。
“海峡客家”旅游的发展路径及运作模式初探:以闽西客家旅游为例
作者:刘大可  来源: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消费社会学研究“”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海峡客家  旅游  发展路径  运作模式  闽西客家 
描述:对进一步发展“海峡客家”旅游有所助益。文章认为,发展“海峡客家”旅游一方面需要将“客家文化”的概念转化为一个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肯花钱”的旅游产品形象;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塑造自身独特的客家文化品牌、推进赣粤闽客家区域的旅游合作和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客家旅游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