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108)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37)
视频(386)
会议论文(350)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108)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37)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50)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33)
2013(1274)
2012(1313)
2008(566)
2007(356)
2006(181)
2005(81)
2004(125)
2002(4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41)
香港文汇报(225)
澳门日报(121)
客家(113)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5)
東吳外語學報(2)
汉语史学报(2)
聯大學報(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綜合類)(1)
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1)
台湾客家家具与文化之研究
作者:廖语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家具  客家文化  形式  装饰语汇 
描述:基礎。其研究結果可知:1.台灣客家文化之內涵:人文精神、風俗習慣、信仰習慣、音樂特色、言特色等五面向。2.客家家具形式與裝飾方面:(1)坐具類:矩形為主,裝飾分佈於牙條與靠背板,裝飾彙以植物類為
应用地理资讯技术建置南部客家地区之休闲旅游憩点查询系统
作者:陈孟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休闲旅游  地理资讯系统  查询系统 
描述:,規劃具國際觀光魅力的新產品,透過國際宣傳推廣行銷通路,達成觀光客倍增計畫年度目標」。 客委會自2001年成立也提出「規劃客家文化休閒產業,達成資源共享」-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協助客家聚落產
客家政治菁英与台湾宪政发展(1945~2008)
作者:谢欣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政治菁英  宪政发展 
描述:與分析縱軸,預設臺灣客家政治菁英在憲政發展過程中,有其一定的政治角色與政治行動。主要研究問題有三:1.戰後臺灣採同化政策或多元文化政策,對臺灣客家發展有何重大影響?2.戰後臺灣憲政發展過程中,客家
客家话趋向词「转」语法探析:以台湾东势大埔腔为例
作者:郑中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埔腔  东势  客语  趋向词   
描述:轉去」的句型,不曾出現賓中插的「*動詞(V)+轉/倒轉+賓(N)+來/去」句型。動詞的選用以移動動詞、領屬動詞居多,賓則以客體賓、處所賓居多。對於「轉」與「來」、「去」位移認知,本文將「電
南庄客家矿工研究
作者:庄筱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矿工  客家  南庄 
描述:,現今可以看見的只剩過往的遺跡。 本文以訪談的方式,訪問25位曾經在南庄地區工作的客家礦工,從他們口述的第一手資料,探討他們礦工的生涯,分析當時他們選擇礦業工作的理由、薪資待遇以及男、女礦工工作內容
苗栗地區客家婚俗研究--以苗栗市,公館鄉,銅鑼鄉為例
作者:向元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禮俗  婚俗  客家  苗栗 
描述:神。 本文的寫作分成五章,第一章緒論分成三節,將個人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做一說明。第二章將客家婚俗做追本溯源的探索,先從客家原鄉的諸多方志文獻中,架構出完整的原鄉婚俗狀況,再列出苗栗地區三
客家文化古迹与地方行销策略之研究-以桃园县大溪镇为例
作者:陈俊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溪镇  文化古迹  地方行销  客家 
描述:研究探討這三處古蹟與大溪鎮地方行銷策略的現況。另依《全國客家人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可知,大溪鎮屬於「非客家鄉鎮」,但鎮內仍有部份的客家籍人士;故藉由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這三處古蹟與客家的關聯性。
客家历史节日民俗地理初探
作者:黎家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客家  梅州地区  春季节日民俗 
描述:形成、发展、兴衰方面,与汉民族的节日民俗发展有共同之处,但俗语有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即使同属一个民族、一个民系,但客家民系的节日民俗亦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变轨迹。这种独特性的存在就是由于
多元文化态度与音乐偏好─以族群为面向之桃园县国小学童调查研究
作者:胡佩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态度  音乐偏好  族群  童谣 
描述:「族群童謠偏好量表」為研究工具,由研究者親自施測,了解學生的多元文化態度,及對福佬、原住民、國客家童謠的偏好情形。調查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後,獲得以下結
六堆客家生活印象-杨雅婷创作研究
作者:杨雅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六堆  生活印象 
描述:《母親》、《家族》、《家園》、《摘菁仔》、《放學後》、《盤花》、《伯公》、《家神》、《大武山》,共十件作品。圍繞以家為中心開展出創作者與六堆客家的連結,整合一個交錯在傳統與現代、寫實與寫意之間的創作型態,歸納創作者在本創作論述中的作品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