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可以打造"朱子文化"品牌
-
作者:颜立水
期号:第2期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文化品牌 朱子 海峡西岸经济区 厦门 2009年 地域特色 闽南文化
-
描述:2009年5月6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其中提到了“朱子文化”。
-
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粤东客家:评《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
-
作者:吴飞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粤东客家 生态环境 民俗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民间信仰 传统哲学 中华民族
-
描述:由客家源流一类大问题,转到经济、生态、宗族、宗教、民间信仰、妇女生活、建筑文化等具体问题,本著是其长期研究轨迹的展示,也是其长期研究成果的结晶。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就本书各个部分展开讨论。
-
兴国山歌在第二次革命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作用
-
作者:姚玉珍 曾繁中
期号:第10期
来源:当代旅游(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作用
-
描述:兴国山川钟灵毓秀,兴国山歌名闻遐迩.千百年来,客家先民用心血、用智慧,浇灌出兴国山歌这一艺术奇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儿女用山歌作为武器,鼓舞群众参加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兴国山歌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巩固红色政权、发展苏区经济、普及文化教育、讴歌婚姻自由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
-
逛壹北士林夜市
-
作者:郑浩
期号:第9期
来源:侨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的……洋洋大观,林林总总,仿佛成了半个世界的小吃博览会.士林夜市,这个草根市民创立的市场经济体,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孕育和发展,以它特有的魅力,把中国台湾"小吃之都"的美名播撒得满世界皆知.
-
三明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闽商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城市工作 重要区域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明市 中心城市 园林城市 卫生城市 客家
-
描述: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沿海、辐射内陆的重要区域,现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三明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著名的老区、苏区和重要的客家祖域。
-
同谋福祉,共创繁荣:义宁州“怀远都”的设置与效益
-
作者:许怀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宁州 繁荣 经济文化交流 效益 设置 人口迁徙 入乡随俗 人口迁移
-
描述:人口迁徙是永恒性的社会常态,入乡随俗是普遍性的同化变异。每一地区的发展繁荣,都离不开人口迁移而来的经济文化交流,藉交流而相互了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兼容并蓄,补充新鲜血液,增强生活能力。客家人在人口迁徙与变异的潮流之中,是活跃分子,表现出色。何以见得?试以义宁州客家人为例说明之。
-
仪式与象征:凤凰山半山客春节民俗感怀
-
作者:郑观蕾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凰山 潮汕地区 民俗 春节 象征 仪式 明代中后期 南山区
-
描述:他们迁至潮汕地区时,“福佬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在人口和资源上占据优势,因此,“半山客”大多分布在资源较贫乏的山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半山客”与“福佬人”毗邻而居,在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相互渗透和融合。
-
重振客家龙舟文化雄风:观澜赛龙舟民俗文化品牌建设刍议
-
作者:朱兆丰
期号:第2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新品牌的雏形.保护好观澜赛龙舟文化,不但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娱乐性、观赏性.
-
客家移民的文化再制:台湾中部客家人的山林生存之道
-
作者:陈瑛珣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文化 移民过程 台湾海峡 客家人 生存之道 生活环境 山林 宗族精神
-
描述:的移民过程,就是不断在定居地建构自身特有的家族文化,从抽象的宗族精神与具体的经济生活着手,没有间断地持续着。
-
论以自我祖源为本的客家精神
-
作者:龚永年 汪梅田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氏族谱系 中国
-
描述:一般来说,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血缘组织四大要素为其标志。自明代在客家地区普遍形成了共同扶持、紧密协作的家族制度后,直到今天,客家人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客家人不仅是由每一个家庭单元的血缘关系联系着,而且还有一种基于血缘之上的、更为广泛的整个客家群体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