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出发,“文化立市”战略再发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展开“深圳精神”的大讨论,还是2000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确立“文化立市”战略,都表明深圳人想热切地证明一个经济成功的新城市,人文水准可以与经济发展一样同步提升。 深圳原本是个半广府
-
嘉应学院名牌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名牌 学院 简介 精品课程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本科专业
-
描述:研究;山区县(市)域总体发展战略研究自然地理学方向:把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
-
智慧城市建设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影响
-
作者:权亚楠 张庆晓
期号:第21期
来源:今日科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文化产业 文化传播
-
描述:随着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的创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信息化,数字化,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软信息——文化,智慧城市建设势必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信息的传播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
-
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取向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为例
-
作者:刘昭云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科学发展 战略取向 发展对策
-
描述:绿色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具有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从梅州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有利条件,阐述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取向,提出了生态农业立市、绿色工业富市、文化繁市、旅游活市、专业镇兴市、宜居环境名市等发展绿色经济对策。
-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设计发展:兼论赣州城市形象设计
-
作者:彭轶 钟朝玲
期号:第11期
来源:科学时代(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
-
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众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形象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就赣州而言,如何深入发展宋城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是当前城市形象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
-
连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农业发展
-
作者:吴福瑞 黄水林 温晓洁
期号:第10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带动战略 农业发展 品牌 特色农副产品 生产示范基地 农业大县 白鹜鸭 中国
-
描述:连城是个农业大县,农副产品极具特色,主要有红心地瓜干、白鹜鸭、黄兔、红衣花生、兰花、新泉豆腐等一系列特色农副产品。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品牌兴农、商标富农,先后获得“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荣誉,
-
县域科学发展的“三个战略”:关于永定“经济强县、文化强县、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定县 经济强县 福建土楼 科学发展 客家土楼 客家文化 客家人 旅游品牌 客家精神 世界文化遗产
-
描述: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永定建县500年,是著名的老区、侨区、矿区、土楼集中区、客家人聚居区。永定县位于闽粤两省边界线上,是福建西部进入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战略要冲,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点,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
-
作者:谢莉 刘昭云
期号:第6期
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山区 生态旅游 战略定位 战略措施
-
描述:实现粤北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
“海西战略”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品牌研究:鼓浪屿申遗的“形象性
-
作者:郭肖华
期号:第3期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西经济区 鼓浪屿 文化品牌 文化创意 形象性
-
描述: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在鼓浪屿申遗创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之际,立足文化创意的立场,通过视觉情绪化、传播故事化、生活原态化的策略,有效提升鼓浪屿文化品牌形象,寻找一种国际通行的保护管理模式,从而丰富海西文化的内涵,为发展以厦门为中心的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的重要战略部署提供有益的参考。
-
河源:一城风景半城水
-
作者:邓小夏
期号:第17期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河源 客家文化 城市
-
描述: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像浮在水上的木筏。这是一个万水万绿、春色不随流水去的地方,它的客家文化,也处于养在深闺的状态,未经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