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59)
期刊(329)
学位论文(127)
会议论文(13)
视频(10)
图书(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59)
期刊 (329)
学位论文 (127)
会议论文 (13)
视频 (10)
图书 (7)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357)
2013(75)
2011(75)
2010(82)
2009(55)
2008(46)
2007(23)
2006(16)
2004(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9)
韶关学院学报(2)
科技风(1)
广东社会科学(1)
阅读与写作(1)
民俗曲艺(1)
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1)
艺术探索(1)
林业科技(1)
广西纺织科技(1)
广东客家传统民居受损分析
作者:李婷婷 刘东江  期号:第4期 来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结构  受损  保护 
描述:长时间自然磨损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浅谈赣南客家围屋的建筑特征
作者:朱烨桢 梁丽珉  期号:第20期 来源: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围屋  结构  空间 
描述: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作为赣南客家典型的建筑客家围屋在赣南一些地方得到比较完善的保存。而且每座客家围屋都有它各自的建筑特点与特色。因此围屋有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的说法。
客家妇女“围身裙”的艺术美
作者:熊青珍  期号:第5期 来源: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围身裙  纹样  结构  线条 
描述:文章从客家妇女"围身裙"的装饰纹样入手,从艺术的角度阐述了客家妇女"围身裙"在纹样的构成、色彩方面达到寓变化于统一、融合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为一体的艺术之美。
合唱《行路难》分析
作者:秦晋 韩亚宁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在易  行路难  结构  和声  创作手法  客家山歌 
描述:合唱《行路难》是陆在易的合唱代表作之一,作品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合唱创作的丰富手法和旋律写作的深厚功力。本文对作品的结构、和声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并对作品中的客家山歌创作进行了研究。
安远客家婚俗初探
作者:蓝希瑜 杜娟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远  婚俗  结构  心理  特色  渊源 
描述:东江源头的安远县属典型的客家县,其婚俗有着浓郁的客家特色,有较一致的程式结构及共同的心理祈求,其婚俗也存在着北、中、南三片的个性特色,它与传统文化沿习、心理祈求及三片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等因素有一定渊源关系。
古无轻唇音的材料论证和音理论证
作者:马智强  期号:第4期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轻唇音  重唇  《广韵》  三十六字母  合口三等韵  客家方言  音韵学  《切韵》  现代汉语  汉字 
描述:暂无
现代汉语(上)综合练习Ⅰ
作者:胡吉成  期号:第10期 来源:当代电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综合练习  语音  普通话  韵母  汉字  客家方言  本质属性  词义  现代白话文 
描述:( )为代表,( )以南昌话为代表。( )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6)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语汇的特点是( )。 7)发音时,发音体长短不同,( )就不同;用力大小不同( )就不同。 8)语音具有( )、( )和( )三种属性,其中(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语音具有( )特征和( )特征。
工程结构
作者:暂无 期号:第16期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程结构  风荷载特性  高层建筑  支撑框架  摩擦阻尼  风振控制  高层结构  优化理论 
描述:复杂连体双塔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广州从化地区客家围屋调查;摩擦阻尼支撑框架参数研究;基于GA优化理论的高层结构风振控制研究。
赣南排工号子音乐特征初探
作者:吕荤全  期号:第22期 来源:作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排工号子  节奏  音程  和声  调式  结构 
描述:子的音乐特征主要取决于排工号子得以生成的地缘劳作背景,也与赣南客家族群独特的语言、性格、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芳香四溢的山花-“客家山歌”概述
作者:温萍  期号:第3期 来源:广州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祖国  客家山歌  闽西  红军  音乐艺术  表现形式  梅县  结构  劳动人民  道情 
描述:进步,它不但在艺术上具有它独自的风格,而且在内容方面,也包含着人民群众丰富的生活斗争经验和智慧。我们深知要创造无愧于祖国人民的新音乐,仍必须十分重视自己优秀的艺术传统,把中国民歌作为重要的学习与研究对象之一,使它在新音乐的发展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