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
-
作者:刘林 段建辉
期号:第35期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 党建工作
-
描述: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和考核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有所助益。
-
庠序的桃花源:香港一所客家村校的办学历程
-
作者:关之英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 客家人 村校
-
描述:00名学生。到90年代末,香港由于出生率下降,适龄学童大减,"从谦学校"在2004年接到香港教统局的"杀校令",在2007年8月底停办。通过对"从谦学校"的办学历史的叙述,可清晰地了解客家人办学的观念,以及香港社会发展的转变历程。
-
梅县民间客家山歌现状调查研究
-
作者:温丹妮
期号:第20期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现状 多元化
-
描述:全文分三个部分论述梅县民间客家山歌的现状,分别为:山歌本体、歌手和听众。结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原生态形式的山歌已经消逝了,而作为表演形态的山歌却依然存活于梅县民间的舞台上,并且它会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适应其社会环境的形态继续活跃着。
-
民间信仰遏制外来宗教渗透的个案研究
-
作者:庄勇
期号:第3期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外来宗教 渗透
-
描述:本文以闽西客家村庄涧村为个案,探究其民间信仰在维系农民生活理想、满足他们(特别是其中的弱势者)的心理需求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进而指出民间的传统信仰不仅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及缓解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于遏制海外势力的宗教渗透和邪教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作用。
-
刍议旧志《列女传》中的客家妇女形象:以乾隆《汀州府志》为研
-
作者:许莹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列女传》 客家妇女 形象 乾隆《汀州府志》
-
描述:客家妇女的形象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列女,作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楷模,则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客家妇女的传统美德。本文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传》,试图从列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视角来加深对客家妇女形象的认识。
-
院落重重的客家民居 福建培田古村落
-
作者:余平 董静
期号:第5期
来源: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落 培田 客家人 院落 民居建筑 明清时期 村落布局 北方庭院 书院 户籍制度
-
描述:封建社会的历代政府都通过严密的户籍制度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村落中的农民只有通过科举才有可能改变务农身份。如果家族中能有人因科举而入仕为官,整个家族甚至村落的面貌都会发生改变,从而逐步形成有颇具规模的村落布局,这样的村落中多半书院多而科举成就高
-
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赣南客家体育文化为例
-
作者:汪现义 卢晖
期号:第2期
来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体育文化 保护 传承
-
描述:地域文化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客家体育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客家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
客家文学与客家民系的族群认同
-
作者:曾晓辉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文化记忆 族群认同
-
描述:客家文学的孕育和出胎是要有生活机遇的,它利用客家方言、客家民俗与客家精神文化为载体,反映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描绘了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同时也从文学的角度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
-
广东省梅州清凉山枢纽水质变化及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
-
作者:唐兆民
期号:第3期
来源:四川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清凉山 水质 饮用水源地 环境管理 对策
-
描述:根据2004~2008年清凉山水库及取水口棉地坑、梅江桥的实测资料,分析梅州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变化特点,并讨论对锰等微量元素影响在个别时间超标的原因;根据锰的特点,提出保洁治理的方法,为梅州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服务。
-
从梅县话古方言词看客家先民迁徙之遗迹
-
作者:温美姬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话 方言词 客家先民 北方方言 地域文化 迁徙 客家方言 广韵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
描述:语言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样,方言与地域文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民情民性、思维观念、审美习惯、生活习俗等也必然在方言中得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