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客家文化 展示闽西风貌
-
作者:钟德彪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学研究 闽西日报 闽西客家 胡文虎 宣传报道 客家精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人文景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描述:宣传客家文化展示闽西风貌钟德彪闽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闽西又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这里独特的客家风情令人心驰神往,特别是这里的冠青山、土楼、百姓镇、长汀历史文化名...
-
论中央苏区的妇女政治动员
-
作者:胡军华 唐莲英
期号:第3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客家妇女 政治动员
-
描述: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特色和优势。中央苏区以天足体健的客家妇女为主要动员对象,采用了正确的领导和方法,成功地把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动员起来并使其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为革命增添了巨大的力量,其科学理论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
汀江半世纪的时代记忆:袁松树《汀江风情》序
-
作者:胡国钦
期号:第5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树 客家民系 记忆 历史文化遗产 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根据地 闽西 毛泽东 摄影 上杭县
-
描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汀江两岸,闽西大地,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战斗过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革命先辈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汀江,发源于大武夷山脉的杉岭山系,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流入广东。河山秀美,地灵人杰。
-
神奇的朱德故里,神秘的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S期
来源:民主与法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朱德 神秘 无产阶级革命家 故里 为人民服务 特殊贡献 中国革命 根据地 仪陇县
-
描述:仪陇县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这片幅员1964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恩德同志。仪陇不仅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享誉四方.更因大手笔绘就发展新蓝图备受瞩目。
-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素质教育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 记者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 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精神家园 客家山歌 山区建筑
-
描述:下来。果然.消息传来.土楼群里一片欢腾,爆竹暄天.挂着守护精神家园,共享文化遗产标语的气球腾空而起。乡亲们高兴地唱起了客家山歌。两天之后.这里还举办了首届福建土楼文化节,嘿嘿,我可是来对了!人家对土楼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一定充满好奇与向往吧,现在就跟我来.好好领略一番南靖土楼的风采。
-
黄仙枝:万事人为本
-
作者:耿新灵
期号:第8期
来源:环球慈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部就在这座大厦的20层,随处可见的企业标志、企业文化标语占据了办公区最显眼的位置。负责集团资金和人事管理、经常与钱和人打交道的正荣集团董事、副总裁黄仙枝面对《环球慈善》杂志记者的采访,却发出做公益
-
唱响时代主旋律:闽西红土地文学发展的调查与透视
-
作者:张开龙 郭荣江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文学 闽西 红土 时代主旋律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 文学创作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艺术
-
描述:汀州府的辉煌,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代伟人曾在这里策马征战而闻名于世。从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闽西播下革命火种,之后引发的闽西三大暴动和迎接红四军入闽,创建闽西革命
-
客家妇女与中央苏区
-
作者:黄定平 蓝宇蕴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中央苏区 红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男子 兴国县 敌人 寻乌 上杭 才溪乡
-
描述:永定还是纯客县。毫无疑问,客家儿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客家精神也
-
歌乡行(之一)——谈闽西“客家山歌”
-
作者:温萍
期号:第2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闽西 劳动人民 民族民间音乐 调查研究 深入生活 调式色彩 衬词 研究工作 宁化
-
描述:,对苏区人民的革命精神,深受感动和教育,这些极其生动的现实,令人留恋和回味不已,也是我写“歌乡行”的动机吧。
-
论黄遵宪的客家情结
-
作者:王濯巾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客家 客家情结 诗界革命
-
描述: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从而为客家研究和客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