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
-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客家 信仰 民族文化
-
描述:“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
-
笔谈:历史上中原人南迁过程中河洛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河洛文化
-
作者:安国楼
期号:第2期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洛文化 中国历史 渊源关系 中原人 南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播 客家文化
-
描述:新居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历史上的台湾居民,基本上都是从祖国大陆迁徙而去的,其中客家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客家文化对台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以及台岛文化有着很深的、割不断的渊源联系。本期我刊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期引起学界对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
论客家民系及其源流
-
作者:钟文典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系 源流 南迁
-
描述: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客家本来就存在北方,是生活在北方的“土著”居民,无所谓南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问题。但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往南迁徙的过程,南迁后才被称为“客家”。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形成了一系多元的状况。
-
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苏区的客家妇女生活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1期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闽粤赣苏区 客家 妇女生活
-
描述:她们创造和编演革命文艺,也尽情享受革命文艺,在物质上、精神上,在家庭内和社会上,生活都换了个 样。她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为革命为社会的付出是巨大的,但她们的内心世界是空前充实的。
-
多族群家庭的语言生活:以揭东县会中岭村为例
-
作者:张振江 张晓斌
期号:第5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族群家庭 客家话 潮汕话 普通话 家庭语言生活
-
描述:潮汕等其他族群妇女的嫁入,使得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的会中岭村出现了客家丈夫与其他族群的妻子组成的多族群家庭。在这种多族群家庭中,由于妻子与丈夫及其他家人各自的母语背景不同、采取的语言使用策略不同,家庭语言生活渐趋复杂多样。
-
运用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践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
-
作者:曹小铃
期号:第1期
来源:新时代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校的艺术教育实践,通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我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建设,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在原有的艺术类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摄影摄像、客家提线木偶、诵读与表演、手工与绘画、阅读与写作、舞蹈、器乐、泥塑、电脑等十几个培训项目。
-
韶关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
-
作者:邝永辉 林立芳 庄初升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语言生活 石陂 土话 白话 客家地区 方言 老年人 韶关市 语言能力
-
描述:韶关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邝永辉,林立芳,庄初升石陂村是粤北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石山管理区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韶关市东郊12公里处。全村有蒋、刘、邓三大姓,分别居住在蒋屋、刘屋、邓屋三个相连成片的居民聚落当中,共116户,约610人。其中,蒋屋99户,...
-
试论客家山歌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
-
作者:李铭 邓辉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民间文化艺术 精神文明建设 传承与超越
-
描述:客家山歌作为民间艺术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存下来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有益的非物质文化成果。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进入多元时代,民间文化艺术也更加贴近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唱片街
-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乐制作人 唱片 粤东客家 中国南方 生活节奏 大自然 钢琴 心灵
-
描述:性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希望听众通过聆听他所创作的音乐,可以将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带来的焦躁不安得以减缓,令到听音不单是一个休息的过程,而更像一种洗涤心灵的修炼。
-
苏区歌谣赏析:客家妇女的精神面貌与革命斗争生活的赞歌
-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区歌谣 客家妇女 精神面貌 革命斗争
-
描述: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红色苏区,客家妇女以乐观的生活姿态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仅自己积极为革命而斗争,而且以心灵的热切希望与火热、动情的苏区歌谣(主要是革命情歌)鼓励男同胞参军参战。客家妇女以其昂扬的斗志,谱写了一曲曲革命斗争胜利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