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流:灵台山客家文化城抓紧施工
-
作者:邓文桂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10月13日,清流县灵台山客家文化城项目建设工地,工人正在安装定光大佛底座栏杆,并进行大佛朝拜台阶最后一阶的砌体建设。该工程首期投入1.2亿元,目前正进行扫尾建设。
灵台山客家文化城是福建省确定的客家祖地生态文化保护与建设的10个项目之一。清流灵台山与龙岩长汀客家母亲河、宁化客家祖地、永
-
宁化向海内外征集“客家始祖神位形象”设计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8月3日,宁化县通过网络等媒体向海内外征集“客家始祖神位形象”设计方案,以备正在建设中的我省重点项目――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祭祀广场祭祀大殿之用。
唐朝末年,当时由中原迁居到鄱阳湖附近等地的客家先民,为避战乱,又向闽粤赣三省的结合部迁移,并大多数进入宁化且聚居于石壁,后来又以宁化为据点,向外
-
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罗湖外语学校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12月28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教育局、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中学生文联等主办,罗湖区教育局、罗湖外语学校承办的第三届“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罗湖外语学校隆重举行,活动的主题是——阳光写作: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负责人、深圳市文联副主
-
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世遗永定客家土楼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振成楼时认真听取楼主的详细介绍。 福建日报记者 郑杰 摄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福建土楼王”――承启楼时亲切慰问土楼居民。福建日报记者 郑杰 摄
争做永定客家土楼宣传大使 (记者 莫志强 整理)
江进荣:
我作为承启楼楼主,第一次给胡总书记作讲
-
龙南客家山歌,亮开嗓子唱起来时下“新”歌,热度不减客家名片
-
作者:廖小凤徐丽芸傅亮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誉为“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江西客家山歌之乡”的龙南,有着博大深厚的客家文化和韵味悠长的客家风情,客家建筑、山歌、服饰、民俗、饮食等都别具一番风味。其中,客家山歌是该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之一。
在艰辛的南迁之路和开垦劳动中,龙南客家先民们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用唱山歌的方式缓解劳累、驱除
-
梅州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讯(记者/柯鸿海通讯员/钟伟光)记者昨日从梅州市获悉,“世界客都”梅州又增添一带“客”字的“金字招牌”———国家文化部近日批准梅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广东第一个、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近年来,梅州市对历史悠久、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资源加快挖掘
-
欢迎游客到梅州来感受独特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羊城晚报讯 记者颜英、通讯员黄艳报道:“梅州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世界客都’之称,生态良好,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47个,有雁南飞、雁鸣湖、阴那山等4个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神光山、雁鸣湖、南台山、镇山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618万亩,我以亚运会为契机,欢迎
-
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 台湾“客家文化交流之旅”参
-
作者:赖容 钟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昨晚,以台湾现任“立委”、人文交流推广协会理事长叶芳雄为名誉团长,由台湾客家籍知名人士组成的“客家文化交流之旅”参访团抵我市后,市政府举行欢迎晚宴宴请参访团一行,市领导王澍珍、张秀娟、邱惠珍等参加了欢迎晚宴。
副市长张秀娟在晚宴致辞时简要地介绍 了龙岩市情,并代表龙岩市人民政府和200多万闽西
-
客家文化装点文化坪山 大万世居昨日盛装迎客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日,大万世居盛装亮相。图为“客行天下”大型文艺晚会现场。深圳商报记者 朱 锐 摄
深圳商报记者 潘 咏
欢天喜地的锣鼓,摇头摆尾的麒麟,伴随着媒婆的歌声,一乘花轿在新郎的陪伴和众人的簇拥下,将新娘带进大万世居的祠堂,向祖先祈求新人的平安幸福。
一场带有典型客家民俗风味的婚礼,拉开了大万世居
-
闽西客家民俗文化已渐行渐远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程 辉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客家传统文化彰显出无穷魅力。踩船灯、舞龙灯、舞狮灯、踩高跷、迎花灯、打花鼓、永定土楼、客家山歌等,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银链,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欢快、纯朴的客家民俗文化遗产正离我们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