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51)
期刊(1856)
学位论文(410)
图书(105)
会议论文(53)
视频(3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51)
期刊 (1856)
学位论文 (410)
图书 (105)
会议论文 (53)
视频 (38)
按年份分组
2015(41)
2014(2159)
2013(439)
2012(497)
2011(502)
2010(362)
2009(183)
2007(99)
1999(4)
1998(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5)
客家研究辑刊(10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美术教育研究(2)
经济展望(1)
台湾人类学刊(1)
心理研究(1)
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发展(1)
流行于赣南客家的禁忌
作者:黄卫国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客家民系因长期生活在山区,与外界交往有限等,故中原地区原有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语言习俗依然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先民与当地土著的经济文化、生产技术发生了必然的交流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随之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客家禁忌习俗。 岁时禁忌 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
谈谈闽西客家端午节习俗
作者:张佑周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农历四月底开始,闽西客家人就开始筹划过端午节了。首先,人们要抽空上山采摘包粽子的竹叶,还要采集葛藤、菖蒲、艾叶等晾干备用,经济稍好的人家要为孩子们添置夏衣。五月初三开始,人们就忙于包粽子、熬粽子,杀猪、宰羊、捕鱼、宰杀鸡鸭鹅兔等。五月初四之前,男人尤其是男童要剃头;初四日 下午全家人都要以艾叶、菖
唱山歌跳凉帽舞洋溢浓浓客家味 惠州专场演出16个节目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东江时报讯 (记者朱丽婷)在少儿电子爵士鼓《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动感节奏中,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惠州专场暨惠州市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节目汇演于昨日下午在西湖大剧院拉开帷幕。惠州专场演出的16个节目堪称我市近年来少儿节目的精品,让现场市民充分感受到少儿的童真童趣。 通过节目喊出“痛快玩一会”呼声
惠州特色原创作品《花灯舞曲》获金奖 取材于东江流域客家民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届少儿艺术花会共有52个节目获得了金奖,我市占了6个,其中独具惠州特色的原创作品——— 来自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民乐合奏《花灯舞曲》获得好评,最终将“音乐类”金奖收入囊中。同时获得“音乐类”金奖的还有来自市仲恺高新区九拍打击乐俱乐部的少儿爵士鼓《在希望的田野上》、市文化馆表演唱《皆歌一唱闹洋洋》。在
八旬客家山歌王 十载成书终问世 李干鸿编纂出版大岭山客家山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歌悠悠》的出版圆了李干鸿的夙愿。本报记者 黎明通讯员 毕中林摄 本报讯 (记者 黎明 通讯员 毕中林)“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解放前,在客家人聚居的大岭山街头随处都能听到这样动听的山歌,年逾八十高龄的老人李干鸿,在对抗眼疾的同时,倾十年心血
推荐两款客家菜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都会出现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的现象,这时一道能够合自己胃口的菜品成为众多市民寻求的餐桌美味。下面就介绍两款客家家常菜,原材料和做法都是客家人常见的。 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经历代流传,成为了客家菜的典型代表菜式。穿梭在有客家特色的各大饮食餐饮店,这样一道经典菜式,必定会为您推
客家人的服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邱金湟邱育斌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长久以来形成的客家文化,虽然仍源于中原文化,但又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相融合,形成了客家人自己的特色。从客家服饰来讲,就可见一斑。 客家衣着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在色调方面,喜欢素色,以蓝、黑、灰、白色为主,除少数妇女有镶边衣着外,很少
客家地区的私塾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平远县仁居镇后山岗私塾“张家试馆” 【索隐】 客家人历来崇尚读书,视上学求知为人生头等大事,宁愿挑担、卖菜、做苦工,也要供子弟读书。特别是科举取士时代,家家都全力以赴,希望子弟能认真攻读,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当小孩子七八岁时,就要送到学馆去“破学”,意思是打破原生态蒙昧状态,开始求知求学
客家礼簿先生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明山 客家人办喜事时,为办得既隆重又不失礼节,让自己的脸上有光彩,均会请来本房宗亲中懂礼仪的长辈,充任“总理”和先生,协助理事,严格把关。在众多环节中,先生为东家写礼簿,也是重要的一环。 写礼簿,客家人又称为登礼簿、上礼簿。在写之前,首要先装礼簿。这装礼簿是有讲究的。办喜事的,要用一张大红纸
宁都客家民俗放异彩
作者:曾嵘峰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宁都石上民俗活动“帮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观。特约记者曾嵘峰摄 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村傩戏。该村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表演傩戏的集会,第一次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十六结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