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96)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1)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1)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096)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1)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1)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15)
2009(694)
2007(354)
2005(81)
2004(125)
2002(48)
2000(55)
1997(18)
1992(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5)
客家(113)
大众文艺(50)
歌海(2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8)
创作评谭(18)
中州学刊(11)
食品与生活(11)
科技信息(8)
亚洲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1)
香港下月举行客家文化节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 记者从香港旅游发展局获悉,首届香港客家文化节将于12月2日至5日举行。据介绍,客家文化节中,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紫金花朝戏及江西赣南客家采茶调等5项客家特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集中亮相香港。客家文化节还包括客家历史文化展览、客家美食大赛、客家文化论坛、客家艺术展演等精彩内容。在客家
閩西打造“海峽客家”品牌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閩西打造“海峽客家”品牌 【新華社福州二十三日電】閩西發揮客家祖地、台胞重要祖籍地優勢,積極打造“海峽客家”品牌,推進龍台交流合作,目前龍岩市共批辦台資企業二百八十四家,總投資八點八億美元。 龍
鏈接:贛南客家圍屋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贛州是客家人當今最大的聚集地。贛州現有總人口877萬人,其中90%為客家人。在贛州,要體驗客家文化,龍南客家圍屋不可不去。 客家圍屋是頗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載體,它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築藝術,不僅被建築學家譽為民俗建築史上的奇跡,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更使歷史學家、民俗學
《老屋家》唱响新客家民歌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凤岗推出首张原创客家民歌专辑 本报讯(记者董哲通讯员凌有福)将传统客家山歌加以提炼,再融入说唱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这样制作而成的歌曲你听过吗?日前,凤岗镇就正式推出了首张原创客家新民歌、民谣专辑《老屋家》,利用现代音乐制作手法包装客家民歌,为该镇客侨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据了解,《老屋家》专辑
首届客家文化节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河源 本报讯 (记者黄建华)昨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定于年9月19日~21日在河源市举行。 据会上介绍,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客家古邑”的河源市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更有利于大家
客家米馃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29日,一批广东游客在龙南关西新围里被客家米馃所吸引。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近两年来,随着赣南客家围屋的宣传力度加大,周边省市来围屋探秘和游玩的游客日益增多。 记者刘念海摄
客家足迹行央视开播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夜间开光更添神秘色彩……” 中新社报道,百集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1日在北京举行开播仪式。该系列节目由
央视《客家足迹行》摄制组“重墨”描写上杭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客家足迹行》摄制组在上杭县进行《客家足迹行》百集系列节目上杭部分的拍摄,顺利完成李氏大宗祠、客家族谱馆等拍摄,百集系列节目将用两集描写客家祖地上杭。 《客家足迹行》百集系列节目将通过客家人物、客家故事等全景式阐述客家文化的传承历程,呈现千年客家
客家古井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连城县农村,至今还保留有许多与客家祖宅同龄,挖掘在天井里的人畜饮用水井。由于客家人重视水源保护,几百年来,井水依然清澈见底,井底放养供欣赏的红鲤鱼游弋可数。图为庙前镇芷溪村一栋百余年罗姓祖宅天井里,至今保留完好、清澈见底的古井。 周宗胜 摄
客家斗笠
作者:卢婷婷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斗笠洋巾花布衫”,客家人的形象,总与斗笠分不开。 客家斗笠大多以竹条为幅,上覆以纸,涂上佐了颜色的桐油防水。制作需要经过裁竹、削篾、编框等十余道工序。 在永定农村,许多人都会编斗笠。制成的斗笠,自己用之外,还能挑到集市上卖,以贴补家用。导报记者 卢婷婷 社区情报员 鸿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