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传承客家饮食文化为己任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钢文一边烹饪一边向学生讲解。(连志城 摄)
●见习记者 黄焱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梅州农业学校烹饪老师陈钢文从小就与“味道”结下不解之缘,现在他的目标是“传承客家味道”。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味道”是积淀了厚重的饮食文化,最能留住人的。
陈钢文是广东省首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中
-
客家水席传承300余年
-
作者:余剑 陈良平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仪陇客家人过端午节以吃包子为主
提要:客家水席摆台颇有讲究,撤台繁而有序。四方桌上居中一品碗,周边八水碗,摆成梅花形;撤台撤边不撤中;走菜走左不走右;开席吃菜先喝汤;敬酒敬老不敬幼。
客家人虽“无山不居客”,但也崇龙尚水,喜傍水而居、引水而食、浴水而净、拜水而兴。而在朱德元
-
保护客家围龙屋古民居守护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朱泽君到三角镇三角村继善堂调研,向屋主了解古民居保护利用情况。
(高讯摄)
本报讯 (记者刘龙胜 特约记者宋健军)昨日上午,市委书记朱泽君率队到江南新城专题调研时指出,围龙屋等特色古民居是客家文化瑰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来梅调研重要指示精神,既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力加快中心
-
朱冠玉18岁开始制作客家凉帽,“这个绝活不会失传” 43载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仅仅是扫光油这道工序,也要扫4次。 严艺超 摄
姓 名:朱冠玉
从业时间:43年
行业描述:惠阳客家凉帽作为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80年代后,由于市场上的帽具琳琅满目,过于“老土”的凉帽渐渐失去市场。
前景预测:朱冠玉的作坊有
-
看福建土楼 到客家永定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
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
赣南客家围屋再现生机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围有多美,何不来山村走一回,你看那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在江西省龙南县,一首《山村客家围》四处传唱。龙南县是“中国客家围屋之乡”,有376座客家围屋。这些围屋多建于明清时期,高耸的炮楼、森严的炮口、厚实的城墙,铭刻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在过去,围屋代表着传统、封闭和自给自足,如今这些有形
-
珍视民居瑰宝传承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罗诚浩
围龙屋、土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殿堂式、中西混合式等各类美轮美奂的客家古民居,是“客都梅州”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从文物普查、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到社会各界自发的保护,我市上下联动在保护客家古民居中不遗余力。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共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
-
小娃儿访古屋:怎么没人把它修得气派些?
-
作者:王成波 李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留守儿童们来到龙田世居客家围屋,感受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
时隔一年,“留守儿童坪山周”再开始。接下来的一周,40名留守儿童的身影将遍布坪山新区的每个角落。昨日,他们来到位于坑梓办事处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田世居客家围屋,看到陈旧的围屋,感叹“这么破啊”。而后在坪山新区体育中心,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