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12)
期刊(697)
学位论文(438)
图书(50)
视频(1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12)
期刊 (697)
学位论文 (438)
图书 (50)
视频 (16)
会议论文 (13)
按年份分组
2014(1026)
2013(228)
2012(296)
2011(273)
2010(236)
2009(151)
2007(71)
2006(44)
2004(16)
1993(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203)
客家文博(11)
梅县侨声(9)
广西文史(2)
福建史志(2)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
出版参考(2)
史学月刊(1)
文献(1)
全国新书目(1)
一部以区域文化视觉拓展客家学研究的力作——谢重光《闽台客家
作者:兰俏梅 蓝七妹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谢重光教授的新著《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作为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之一,于2003年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闽台文化自成系统的大背景下,着眼于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特殊密切关系,把它作为闽台经济文化关系的一个个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阐发了对这一区域内文化同
族群互动视野下清初东山客家社会的文献与田野考察
作者:苏东来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北直径40公里,东西约25公里;"东山"之名最早出现于清初广东客家移民大
清朝前期客家海外移民的历史文献记录——以梅州客家人为中心
作者:魏明枢  来源: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清朝前期客家海外移民的历史文献记录——以梅州客家人为中心
閒置空間再利用東勢火車站改建為客家文物館
作者:湯宜芸 李允斐  来源: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Idle  space  The  community  is  total  to  construct 
描述:及營運狀態進行田野調查,是否達到史化傳承的目地,增加區功能意識的建立、區環境和生活内涵的提昇.
建立“客家文化产业特区”的可行性
作者:曾宇怀 田智慧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山区文化  景观网络  亚热带生态农业 
描述:来看,具有被"边缘化"的趋势。2011年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公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
作者:刘大可  来源: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村落  通婚网络  通婚圈  武北 
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田野调查的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闽西武北村落为考察对象,就传统客家村落通婚网络的基本情况、影响通婚的诸因素,作一比较深入系统的探索,并力图与前人的研究形成对话。
跨越海峡:两岸客家的谱牒情缘
作者:丁和隆 曹永英  来源:2007年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谱牒  情缘 
描述:杭县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立,以及由此开展的跨越海峡的读者服务工作,为两岸客家人寻根谒祖与族谱对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交流平台。
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程度副詞  詞彙  語法      兜仔      有兜仔 
描述:+V+(了/、)+數量成分、HF+性質形容詞、HF+縣態形容詞、HF+N等,除田野調查外,並結合運用行政院客委會2008年所出版的《九十七年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海陸版》,以典型的六個客家程度副詞爲代表,說明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
客家启蒙课本《启蒙浅学》(1880)的方言用字研究
作者:刘颖昕  来源: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启蒙浅学》  汉语方言  用字学 
描述:编写者为了书写这些方言词汇,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通过借音、训读、造字等方法,造就了一套切合客家方言实际的、基本成熟的汉字书写体系。本文将对《启蒙浅学》汉字本的方言用字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其用字、造字的基本规律及特点,并阐明根据方言文献进行方言用字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客家家長對家庭文化傳承的認知與態度: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
作者:羅美蓉  来源:国立嘉义大学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客家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文化傳承 
描述:多元文化教育傳承。在變遷的會,多元文化教育如何在家庭中與逐漸轉型的會調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歷程不同,家庭文化的潛移默化、世代傳遞是文化傳承的基本,父母乃是扮演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本文透過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