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39)
报纸(313)
学位论文(159)
图书(140)
会议论文(31)
视频(9)
按栏目分组
期刊 (839)
报纸 (313)
学位论文 (159)
图书 (140)
会议论文 (31)
视频 (9)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1020)
2012(68)
2009(33)
2008(39)
2007(29)
2005(11)
2004(10)
2001(4)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4)
方言(65)
客家文博(1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牡丹江大学学报(4)
源流(3)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
云梦学刊(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新都客家婚俗初探
作者:曾为志  期号:第3期 来源: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都  客家婚俗  功能 
描述: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的北边地属新都区,这里居住的大约8万人仍通行客家话,他们的婚俗与当地的“湖广人”相异,有着浓郁的客家特色,有一致的程式结构及共同的心理祈求。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地客家人旧俗婚礼的程式及其功能。
闽西客话韵母的音韵特点及其演变
作者:邓晓华  期号:第1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韵特点  西客  宁化  武平  早期形式  连城  客家方言  永定  清流  上杭 
描述:家形成盖导源于斯。本文所引用资料均系作者自已调查,各个点都做了同音字表,收集词目都在三千条以上。总共11个方言点:长汀(城关),连城(城关、四堡、新泉、文亨)、永定(城关、湖雷)、上杭(城关),宁化(城关),清流(城关),武平(城关)。这些点的材料基本上可以反映整个闽西客话的音韵特点。
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赏析
作者:董颖 董璐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兴国山歌  曲风  革命战争  艺术特色 
描述:兴国山歌属于江西中部山区农村客家山歌,主要流行在兴国县境内和周边各县(赣县、于都、宁都、石城、瑞金),用客家方言演唱。兴国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本文就此作一赏析以明意蕴。
广东方音特点初探
作者:梁猷刚  期号:第2期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韵尾  梅县话  海南话  潮汕话  广州话  北京音  韵母  声母  北京语音  喉塞音 
描述:通话有三套“塞擦音·擦音”声母:j q x,zh ch sh,z c s”.广东各地方言一般只有相应的一组声母.潮汕话、海南话、梅县话是舌尖齿背的塞擦音和擦音z c s[tsts‘s],广州话是舌叶齿龈的塞擦音和擦音z c s[t∫  t∫’∫](为了印刷方便,舌叶音也用z c s 来表示).
广东戏曲、曲艺与广东音乐
作者:黄锦培  期号:第12期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  广东省  广州方言  广东音乐  曲艺形式  客家方言  器乐曲  潮州  东晋  二簧 
描述:它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所唱曲目与腔调有二簧、梆子及昆腔,并且是用中州音(俗称舞台官话)来唱的,至近三十多年才渐改用广州方言来唱;但现在还有用官话唱的。在三十多年前,广东戏曲用官话唱时,曲调只有
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
作者:冷东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韩江流域  “客家学”  海外移民  潮汕地区  潮州  行政区划  饶宗颐  粤东地区  州学  经济协作 
描述: 引言 回顾粤东地区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潮州人和客家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股来自中原的移民浪潮,沿着不同的路线移居粤东的北部山区和南部滨海平原,并与这里原住民的后裔交融,形成了具有独特方言、风俗和心态的客家人和潮州人两大群体。
“汉语-t尾最后消失”说
作者:黄勇  期号:第1期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古今韵会举要》  辅音韵尾  中古汉语  汉语语音史  入声韵尾  汉语音韵学  客家方言  鼻音韵尾  语音发展 
描述:“汉语-t尾最后消失”说黄勇入声消失是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音变,是现代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上的重要分界。如果能够确定-p、-t、-k消失的轨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些疑点,而且对预见现阶段仍保留塞音尾的汉语方言的语音发...
客家民谚与“祖宗言”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1期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谚  历史记忆  精神材料 
描述:客家方言在世界不少语言机构中是热门课题,在客家学中,亦为重中之重。客家民谚包含众多的信息,尚须进一步破解,它承载着整个的客家文化,也揭示着客家的历史,保持有客家的记忆,那永难磨灭的颠沛流离、艰难苦恨的历史记忆。因此,它也成了塑造一个民系的精神材料。
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η^5(再)字考释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4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粤语    本字考证 
描述:多数客家话及粤语表示“再……都……”常用“aη^5……都……”格式。粤中河源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η^5甚至可以用在“aη^5+动词+数量”结构中。透过方言比较及文献对照,特别是证明见母读喉塞现象的可能性,这个表示“再”的副词本字其实就是“更”。[著者文摘]
现代汉语(上)综合练习Ⅰ
作者:胡吉成  期号:第10期 来源:当代电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综合练习  语音  普通话  韵母  汉字  客家方言  本质属性  词义  现代白话文 
描述:( )为代表,( )以南昌话为代表。( )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6)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语汇的特点是( )。 7)发音时,发音体长短不同,( )就不同;用力大小不同( )就不同。 8)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