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县客家“联芳楼”的建筑装饰艺术探析
-
作者:吕海雪
期号:第10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联芳楼 建筑风格 装饰艺术
-
描述:联芳楼是上世纪30年代初梅县客家最具代表性的中西合璧式民居建筑,具有重要的史学和美学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联芳楼建筑的考察研究,从该楼的建造背景开始,由外部建筑设计、装饰风格、材料工艺到内部平面布局和设计细节等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该建筑的设计特点,以求重新认识该建筑设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
万历初进入海陆丰的漳属客家话今貌
-
作者:潘家懿
期号:第3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陆丰 漳州客 海陆客 语言演变 濒危方言
-
描述:有明一代是闽、赣客家人移民广东的高潮期,今粤东海陆丰幸存的漳州客话就是万历初年漳属客家移民带去的。本文通过调查和比较发现,漳属客家人入粤数百年之后,虽然其语言已基本趋同于所在地的客家话,但祖居地方言的许多重要特点却并没有完全消失。
-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民族族群的多样性: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汉族
-
作者:金裕美
期号:第0期
来源: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手工艺品 六甲人 侗族文化 自治县 客家人 汉族人 汉族族群 多样性 三江县
-
描述:,现在的汉族是在历史过程中包含了很多民族而形成的。与此同时,其实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又有被少数民族化的南方汉族人,甚至同化现象也有不少,结果少数民族居住地域的汉族族群比较复杂。可是以往对有关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研究是以占多数的民族为主,即少数民族为议论的中心。
-
广西客家聚落的环境、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广西贵港木格镇云垌
-
作者:吕明 覃媛媛 胡雨孜 廖宇航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华民居(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客家 聚落 环境 空间形制
-
描述:近年来,赣西、福建、广东等客家聚落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广西客家聚落这一块研究上较为空白。本文通过对广西客家聚落的环境,空间,建筑形制等方面研究,以广西贵港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为例,做异同比较,为广西客家聚落建立资料库。
-
文化权力与士绅研究:评《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
作者:陈海斌
期号:第1期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绅 文化权力 《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
描述:士绅作为一个地方精英阶层,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士绅研究也相对比较成熟。《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是士绅研究的佳作,文章以文化权力为核心概念和主线,围绕着士绅文化权力的兴衰来探讨士绅与江南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开辟了士绅研究的新路径。本文将以文化权力为主题,对此书作一个简要的述评。
-
萍乡方言的三身代词
-
作者:李含茹
期号:第0期
来源: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萍乡方言 三身代词 语音特点 方言接触
-
描述:萍乡方言的三身代词在赣语里是很特殊的一个现象。本文结合方言比较和历史文献,试图推出此三身代词的形成轨迹。本文认为,萍乡方言的三身代词是在借用客家方言动词"係"后,再与本身的"我、尔、佢"形成的"係+代词词干"的强调式三身代词。
-
七婆的金子
-
作者:胡向群
期号:第12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孤身过日的七婆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闽西一带的客家妇女,名字一般都很简单,常在姓氏后面加个阿招阿娣阿娘阿妹的。七婆原名是阿什么,已无人知晓,七婆这个名字是因丈夫排名老七而叫顺的,客家话中对兄弟间排最小的小弟称作满,老七就叫七满了,血缘上与她比较亲的也有人叫她七满叔婆。
-
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政治表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经济文化 政治表述
-
描述:文章首先从畲族概念的产生及其族体构成的划分两方面入手,解析近代的畲族其实是另类的聚拢,是人为建构的结果,随后将畲族的经济文化特征与瑶、苗和客家的情形作一比较,揭示出谢重光畲族定义的片面性,并由此进一步对民族的意涵进行反思,认为近代的民族概念本质上是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政治表述。
-
浅论数字在客家文化重构中的作用
-
作者:谢志勇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国经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字 客家文化 传统文化
-
描述:数字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字。本文从数字的角度对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质。
-
Compact Community and Club Bu
-
作者:马跃峰 张庆顺
期号:第2期
来源: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洛带镇是客家移民的"净土"。在那里比较顽强地显露出移民独特的"个性":其物质形态反映在居住建筑上,完全大异于其他地区的模式;精神形态则主要表现在会馆建筑上。"会馆建筑"作为各省移民同乡聚会之所,是洛带移民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见证,也是背井离乡的客家人在新环境中的精神认同和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