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图书(793)
期刊(546)
报纸(448)
学位论文(273)
会议论文(19)
视频(17)
按栏目分组
图书 (793)
期刊 (546)
报纸 (448)
学位论文 (273)
会议论文 (19)
视频 (17)
按年份分组
2014(1107)
2012(107)
2011(108)
2008(62)
2006(37)
2005(24)
2004(20)
2001(15)
1999(10)
198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79)
龙岩师专学报(11)
龙岩学院学报(8)
当代电大(2)
文教资料(2)
北京:中华书局(2)
安康师专学报(1)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汉语学报(1)
从语言接触香嘉鱼县马鞍山话的语音层次
作者:熊桂芬 汪璞赟  期号:第1期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系  语言接触  马鞍山话  方言 
描述:通过对马鞍山音系的分析和对客家移民的考察,认为该方言的语音系统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上古层、中古唐宋层、元明层和现代官话层.
福建长汀(客家)话语音记略
作者:饶长溶  期号:第2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汀话  福建长汀  记略  音值  语音  标准元  阴平  精组  尾韵  硬腭 
描述:府治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及其对策
作者:唐海萍 丛皓  期号:第2期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系统  习得  负迁移  对策 
描述: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它有许多和普通话相同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迥然不同的地方.由于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客家学生在英语语音系统学习中往往存在各种偏误.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着重从辅音、元音、声调等角度探讨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客家语词汇中遗留的古汉语现象
作者:喻述君  期号:第4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语  词汇  古汉语 
描述:客家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遗留了较多古汉语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客家语词汇中遗留的古汉语现象及其成因,提出研究客家语古汉语现象是探究古代中原汉语的重要途径,也对繁荣发展客家文化及树立母语文化情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作者:黄伟娜 孙慧  期号:第5期 来源:卷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英语中的语音是英语教学入门阶段的基础与重点。然而,各地方言的不同也导致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各不相同和非标准化的问题。客家语是汉族客家语系的母语,,其分布范围极其广泛,是汉语七大方言分布区域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方言。本文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阐述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影响,并探究其解决方法。
广西的语言宝藏
作者:刘村汉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种  方言  古平语  官平壮白  多语人 
描述:和文化的宝贵材料,对于语言学、汉语以及民族关系和地方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江西石城话属客家方言无疑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8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城话  客家方言  无疑  语音  词汇  语法 
描述:江西石城话属客家方言无疑,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角度进行了论证。
畲族说的客家话中的古语成分
作者:陈书田  期号:第3期 来源:民族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客家方言  闽东畲族  少数民族  成分  切韵  汉族  古语词  汉语  说文 
描述:畲族和南方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历史上长期与汉族相处。其中大部分人已学会汉语。闽东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可简称为畲族客家话),但与汉族使用的客家方言不尽相同,而更多地保存着古语成分。下面以福建省宁德县城关镇后山的畲族客家话为例,作一说明。
汉语方言的分区
作者:李荣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汉语方言  客家方言  下江官话  市县  西南官话  中原官话  吴语区  江西省  闽语 
描述:话”206万人,说汉语的人数总计97727万。其中官话区又分为八区。每区后也注明人数,单位也是万人。
中国五大方言分裂年代的语言年代学试探
作者:王育德  期号:第8期 来源:当代语言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区  广州方言  年代学  分裂  苏州方言  客家方言  现代方言  汉语  对照表  吴越 
描述:,东齐,青徐,(4)燕代,晋之北鄙,燕之北鄙,(5)陈楚江淮之间,(6)南楚,(7)吴越。其中秦晋语记述特详,似有标准语地位。燕之北鄙,南楚,吴越似不属汉语。问题是古方言如何过渡为今方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