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
作者: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 曾晓华
期号:第3期
来源: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红层 新构造运动 旅游区划 江西省
-
描述:查明了全省共有丹霞地貌景观资源123处,其中新发现景点78处.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该省周边丘陵低山区,明显受不同级别河流的流域控制,具带状分布规律,可划分出9个景观集中分布区域.赣东、赣东南丹霞地貌景观最为密集,结合红色旅游和客家文化特色,该区具有强劲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潜力.
-
芳香四溢的山花-“客家山歌”概述
-
作者:温萍
期号:第3期
来源:广州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祖国 客家山歌 闽西 红军 音乐艺术 表现形式 梅县 结构 劳动人民 道情
-
描述:进步,它不但在艺术上具有它独自的风格,而且在内容方面,也包含着人民群众丰富的生活斗争经验和智慧。我们深知要创造无愧于祖国人民的新音乐,仍必须十分重视自己优秀的艺术传统,把中国民歌作为重要的学习与研究对象之一,使它在新音乐的发展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
-
作者:林立芳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法 结构助词
-
描述:本文讨论梅县客家方言的几个常用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助词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描写,同时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比较以及与普通话相应助词的比较,深人探讨各自的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梅县方言的,一些语法特色。
-
社神崇拜中蕴含的民族交往与融合之规律探析:以广西客家社神崇
-
作者:刘道超
期号:第1期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那文化 盘古文化 客家 民族交往 民族融合
-
描述:在广西客家聚居区中,有不少以那或盘古为名的社坛。这类社坛的存在与祭祀习俗,蕴含着我国民族交往与融合的重要规律——对他族、他族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汉族将南方壮侗族群的盘古神话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对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作用甚大。
-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
作者:周建新 陈文红
期号:第2期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空间—意义结构
-
描述: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学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
-
陆川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
-
作者:李谱英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普通话 语音对应规律 陆川 国际音标 客家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 韵母 声母 人口普查
-
描述:入的).陆川境内居民主要讲陆川客家话和陆川白话,这两种话分别是现汉语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的次方言.陆川客家话,在当地俗称新民话,也有称为“(亻崖)(ngai)”话或“勿改(mad gai)”话的,前两者命名着重取其意,后两者命名着重取其音(某些常用词的读音).讲客家话的人占全县总人数的70%以上,讲陆川白话的人一般都能兼通陆川客家
-
浅析客家山歌四句体结构
-
作者:江水莲
期号:第2期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四句体 结构类型
-
描述:本文就分析客家山歌最常见的曲式结构——四句体结构。客家山歌最常见的是四句体结构,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按照乐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它大体可分为重复型、并置型、起承转合型。
-
从赣南客家话看客家文化
-
作者:李国敏 万海燕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方言 客家文化 文化层次 语言塔布
-
描述:状及其发展规律。
-
基于文化生态的客住核心区聚落时空演进规律分析
-
作者:何郑莹 徐建刚
期号:第4期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生态 聚落 时空演进
-
描述:育和分布呈现出以盆地为中心向外辐射状分布和沿水系呈带状分布的时间空间演进序列.客住核心区聚落所呈现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客家聚落选址问题体现了中原汉民族的先验文化的重要影响,从文化本质上,客家文化是客家先民的主体适应性结果,体现了对环境的最优适应性.
-
《相思树女子客家》的结构艺术
-
作者:张仲梅
期号:第3期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思树 结构艺术 小说结构 客家 女子 人物形象 人物关系 观音 现实生活 习惯势力
-
描述:我以为小说更真实,更感人.小说之所以感人,固然是因为它真实地描写了当前现实生活中改革的艰难、习惯势力、封建伦理道德的顽固,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辅之以浓厚的五岭山区的民俗乡情,从而构成了一卷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画面.同时,与小说复杂而精巧的结构艺术也是不可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