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62)
报纸(1681)
学位论文(357)
图书(259)
会议论文(70)
视频(6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762)
报纸 (1681)
学位论文 (357)
图书 (259)
会议论文 (70)
视频 (63)
按年份分组
2014(2088)
2013(313)
2011(389)
2010(313)
2009(158)
2008(159)
2007(96)
2006(66)
2004(34)
2003(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53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95)
龙岩师专学报(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4)
中国经济史研究(3)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1)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学术交流(1)
北京:华龄出版社(1)
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政治表述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经济文化  政治表述 
描述:文章首先从畲族概念的产生及其族体构成的划分两方面入手,解析近代的畲族其实是另类的聚拢,是人为建构的结果,随后将畲族的经济文化特征与瑶、苗和客家的情形作一比较,揭示出谢重光畲族定义的片面性,并由此进一步对民族的意涵进行反思,认为近代的民族概念本质上是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政治表述。
基于能值的梅州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者:谢正峰 彭慧丽  期号:第2期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梅州市 
描述:;电力能值比增加表明梅州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反映了梅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长期来看具有竞争优势.
浅析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对梅州经济的影响
作者:暂无 期号:第16期 来源:管理观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梅州  旅游 
描述:的出路。本文要探讨的是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在梅州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梅州以后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走进民俗学(24) 村社:社会组织(三)
作者:董晓萍  期号:第9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民俗学  村社  社会组织  民间组织  民间传承  社火  客家传统社会  村民  中国民间 
描述:让一个现代人拿着地图和方志去重建一个地方社会的历史是很难的,但一个地方社会已经保留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而且这个组织一直按照一个被认同的范围在活动,并在当地民间传承到现在,这便让学者有可能去根据这种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变
以客家廉洁文化促进社会廉洁文化建设
作者:林勤青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  社会个体  社会组织  社会文化 
描述:亲和力,适应于客家社会社会组织的社会生活。其廉洁思想理念和行为,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对社会个体潜移默化的教化,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组织行为的规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谈福建土楼的社会功能
作者:王璐  期号:第1期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对福建土楼的社会功能这一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欠发达地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作者:李成生  期号:第18期 来源:江西政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县域经济竞争力  欠发达地区  工业主导型经济  石城县  农业产业化  相结合  产品加工  关键领域  综合竞争力 
描述:放的前沿,赣江源头、赣闽边际的特色产品加工大县、全国闻名的烟叶白莲之乡、现代客家文化名城。重点要抓好以下五点:一、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然优势力石城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其他先进县市相比,虽然在经济、技
论当代闽西客家经济的转型与传统的式微
作者:张佑周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  客家  经济转型  传统式微 
描述:济转型,客家农村传统宗族社会却因种种原因而式微。本文试图对这种现象作粗浅的探讨,并期两全之策。
近代梅州客家人“过番”的社会保障机制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  社会网络  保障机制 
描述:社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张弼士与客家社会文化关系论略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弼士  客家  社会文化 
描述:从下南洋、创业、回馈社会三个角度探讨近代华商第一人张弼士与客家社会文化的关系,认为张弼士下南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他在南洋的创业和发展充分利用了客家传统社会文化资源,他对社会的回馈促进了客家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客家社会文化孕育了张弼士,张弼士传承和发展了客家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