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城屏山 客家围屋
-
作者:刘敏
期号:第12期
来源: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陵地带或斜坡地段,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其设计与建造既有科学性、实用性,又富有观赏性。
-
赣南客家山歌与方言关系初探
-
作者:谢征 幸莹洁
期号:第6期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方言 赣南 自然灾害 相互交流 民间艺术 中心地 原住民
-
描述:客家是数千年来因为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从我国中原地带南迁至赣、闽、粤三地交汇的中心地带,并与当地原住民相互交流、融合形成的一个在语言、文化、习俗,特别是民间艺术诸方面都有自身特色的一个汉族支系。
-
客家族Brugada波发生率的调查研究与随访指导
-
作者:李素珍
期号:第2期
来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 Brugada 综合征 调查研究 随访
-
描述:阳性改变75例(0.7%),成年女性9180例中发现阳性改变9例(0.1%);年龄段分布:20-29岁39例,30-39岁44例,40岁以上1例;家族聚集性12例。12例潜在高危患者最后确诊
-
闽南人的土围楼文化
-
作者:石奕龙
期号:第2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南人 土围楼 文化
-
描述:土楼的另一个分布地带是闽南人与客家交界的溪谷地带,在这一地带中闽南人的村落与客家人的村落犬牙交错,他们都有土围楼建筑,而且一个村落往往有好几座土围楼,形成所谓的土围楼群。闽南人的土围楼与客家人的土围
-
客家乡村古民居景观的开发利用
-
作者:杨载田 邱国锋
期号:第2期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古民居 旅游资源
-
描述:闽粤赣边三角地带客家乡村古民居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这里的民居风格独特、造型奇异、功能多样、文化内涵深厚 ,潜藏着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应深入调查研究 ,择优开发 ,全面保护
-
畲族在宋代的形成及其分布地域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1期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南宋中叶 赣闽粤边 形成 分布
-
描述: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
安康方言的南北融合现象——汉语语音演变的方言证据
-
作者:张德新
期号:第6期
来源:安康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康方言 南北融合 语音演变 方言证据
-
描述:本文分析了安康方言南北融合的现象。所谓“南”,指移民从原居地带来的湘、鄂、赣、吴、闽、客家方言;“北”,则指官话方言。安康移民经过200多年语言接触,融合成现代安康方言,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汉语语音演变的证据。
-
漫谈南靖土楼文化
-
作者:张慧卿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靖县 土楼文化 建筑风格 生活习俗 图腾信仰
-
描述:于地处闽西南交接处,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在这里不停碰撞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闽西南双重文化,其在建筑、风俗以及宗族方面所带有的双重文化烙印,使南靖土楼成为土楼文化中最具特色地带。
-
论英语在促进客家文化与其它各民族文化交融方面的影响
-
作者:邱晓东
期号:第16期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70年代末,英语正是在此时大步向前迈向中国,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闽东南、台海地区,也正是客家文化植根的重要沃土,首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大肆洗礼。
-
客家民间戏剧品类特征的积淀与传承
-
作者:李英
期号:第4期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戏剧 客家人 传承 积淀 居住区域 现代城市化 东北地区 地方保护
-
描述:粤东北地区即广东省与江西省交界地带,是客家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本文所指的客家人居住区域则又以广东梅县为中心。地方文化习俗尤其是地方戏剧得益于偏远山区地方保护与排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