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
报纸(12)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5)
报纸 (12)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27)
2013(4)
2012(1)
2011(2)
2010(2)
2009(1)
2008(3)
2007(1)
按来源分组
客家文博(2)
嘉应学院学报(1)
毛泽东思想研究(1)
龙岩学院学报(1)
文化遗产(1)
梅县侨声(1)
小城镇建设(1)
东方文化周刊(1)
大众文艺(1)
福建史志(1)
梅县松口镇聚落变迁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俞万源 朱浩龙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落  形成演变  兴衰变迁  成因  松口镇 
描述:素,交通区位的变化和水患影响是导致松口古镇由繁荣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行政建制变迁与政府主导是松口古镇发展的重要导向.松口古镇的兴衰变迁遵循着聚落人地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于客家文化实践与复兴的几点思考
作者:万群  期号:第12期 来源:中国商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节日  第三方 
描述:如今,客家文化整引起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客家文化的兴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就从教育投入、文化节日实践,第三方介入谈几点客家文化实践与复兴.
客家毛村水运经济际遇的变迁
作者:陈杏梅  期号:第2期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运经济  毛村  变迁  命运 
描述: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变迁的信息与轨迹。通过阐述一个客家村落——广西桂林毛村的水运经济的兴衰变迁,看到素以水运为命脉的毛村,一旦失去旧有的生产方式,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
作者:刘林 段建辉  期号:第35期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  党建工作 
描述: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和考核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有所助益。
唐宋汀江流域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关系述论
作者:葛文清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汀江流域  唐宋  人口  社会经济 
描述:考证了唐宋汀江流域的移民、人口发展和时空特点,分析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成长的辩证关系。对唐宋时期汀江流域移民、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兴衰的关系分析表明:汀江流域作为客家的主要发源地、祖籍地和社区不仅具有移民史和人口学的一般特征,而且由此还演化出颇具流域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即闽西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
梅州传统民居装饰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作者:李婷婷  期号:第5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客家传统装饰  室内设计  室内生态  乡村风格 
描述:梅州客家传统民居装饰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对建筑和室内美化理解的结晶。在提倡室内生态设计和室内乡村风格回归的今天,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精华为现代室内设计服务。本文同时关注了建筑与室内设计充分结合的问题,以及室内设计风格兴衰的必然性问题。
文化权力与士绅研究:评《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作者:陈海斌  期号:第1期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绅  文化权力  《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描述:士绅作为一个地方精英阶层,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士绅研究也相对比较成熟。《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是士绅研究的佳作,文章以文化权力为核心概念和主线,围绕着士绅文化权力的兴衰来探讨士绅与江南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开辟了士绅研究的新路径。本文将以文化权力为主题,对此书作一个简要的述评。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地区的经济变迁与科举事业
作者:周雪香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客家地区  明清时期  经济变迁  闽西  经济发展水平  事业  社会风气  文化传统  经济条件 
描述:一个地区科举的兴盛与否,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当地的社会风气、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举发展不一定成正比,但明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后盾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作为个案,试图对经济发展与科举兴衰的关系作些探讨。[第一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福建连城培田古村落
作者:李浈 雷冬霞  期号:第8期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聚居地  山水环境  古民居  培田  客家人  古村落  题额  福建连城 
描述:环绕;众多古民居鳞次节比,房内雕梁画栋,楹联题额精美异常。2培田的兴衰元末吴姓第一代即八四公,为避战乱至培田,元代以前,有林、谢、赖、魏、江、黄、吴(非现在培田吴氏一脉)等多姓人氏居住。但自元代起,这些姓氏居民逐渐外迁或式微,最终成为现居吴姓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
古村落: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作者:雪樵 钟雯君  期号:第5期 来源:社会与公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落保护  民间文化  海草房  商品经济  传统文化  旅游开发  文化底蕴  故乡  文化遗产  古建筑 
描述:数百年沧桑与历代兴衰荣辱的还有屋旁那棵饱经风霜雨雪的老樟树。虽已老态龙钟,但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直守候着这片宁静的土地。樟树下常成了村中人们纳凉的好去处。午后另一个纳凉的好地方是宗祠屋前的那几张石凳。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