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梅县唐代水车窑的历史地位
-
作者:侯鸿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水车窑 历史地位
-
描述:水车窑,又称梅县窑,创于唐代初期,兴盛于唐代中晚期,是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其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所需,还远销海外。水车窑,在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闽台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
-
作者:肖林榕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中医药 历史渊源 现代发展
-
描述:模式。这些健康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从历史进程来看,闽台的主要居民都是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途径迁移的汉人,并以之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在其开发进程中
-
“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卢斯飞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客家精神 客家地区 客家文化 客家意识 客家先民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学 客家研究
-
描述:有综论客家源流与迁徙历史的;有论述客家与汉族其他民系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有论述客家思想意识与客家精神的;有论述客家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有论述客家文学、艺术、民情风俗及其
-
教育情结:“客商”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的诠释:以世界“客都”
-
作者:何尚武
期号:第5期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商 教育情结 历史人文精神 诠释
-
描述:客商有深沉的教育情结。在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情结为客家地区的教育从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梅州成为声蜚海内外的文化之乡,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客商在继承中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征程中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
-
历史学的田野:读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
-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8期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王明珂 历史学 新中国成立 民族史研究 羌族 川西 30年代
-
描述: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史研究在西方学科模式影响下渐渐发展起来。伴随着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民族史研究成为近代学术研究的一个主要任务,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时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因此笼罩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裹足不前。
-
围屋化:族群历史记忆的社会化叙事——广西贺州客家围屋作为叙
-
作者:郑威 余秀忠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屋化 历史记忆 社会化叙事
-
描述:,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
“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传统服饰风格的影响
-
作者:柴丽芳
期号:第4期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系 传统服饰风格
-
描述:客家民系源于中原,是汉民族的重要分支。客家传统服饰的风格简朴、大方、宽松、舒适,具有浓重的朴素、实用之美。这种服饰风格是客家独特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本文对客家民系的迁移史、地理资源环境、民风等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介绍,总结和分析了客家传统服饰的风格特点。
-
赣西邓家大屋的布局结构、花纹雕饰及历史文化蕴含
-
作者:聂朋
期号:第2期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邓家大屋 布局结构 花纹雕饰 历史文化蕴含
-
描述:江西省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的邓家大屋是一处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客家聚族的围屋建筑,它采用了旧式民居与围屋建筑相结合的布局,结构科学,装饰精美,颇具特色,承载着许多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信息。既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又反映了新余及附件的地方风采、风土人情。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评《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
-
作者:李海东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民系 历史人文地理
-
描述:《岭南历史人文地理》一书阐述了岭南各民系的变迁、分布和发展的历史,及其不同的物质、精神文化层面的风格与异同,并提出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对策和措施。该书选择典型区域,运用多学科方法,考证周详,见解精到,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空间再现与族群认同-论《一八九五》、《插天山之歌》之历史与
-
作者:余昭玟
来源: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插天山之歌 一八九五 客家人 空间再现 族群认同
-
描述:的山林一隅,狭隘的空间隐喻了壮阔的历史,原着者锺肇政与李乔在建构此段族群反抗史时,不约而同取材台湾北部的客家山庄,据此拍摄的两部电影更集中表现山林中的客家生活百态,空间建构与族群书写相互融合,演述台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