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80)
期刊(779)
学位论文(230)
图书(200)
视频(72)
会议论文(41)
人物(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80)
期刊 (779)
学位论文 (230)
图书 (200)
视频 (72)
会议论文 (41)
人物 (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75)
2014(1271)
2013(588)
2012(601)
2011(625)
2009(246)
2008(239)
2007(121)
2004(33)
2002(6)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884)
其它(384)
赣南日报(180)
客家研究辑刊(60)
源流(9)
客家(5)
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3)
山花(2)
散文(1)
时代文学(下半月)(1)
粤东三山国王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及发展研究:以揭西霖田祖庙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两岸关系  信仰  粤东  田祖  神格化  神庙 
描述:一、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在粤东、台湾的分布与发展 相传三山神庙始建于隋,显于唐,封于宋。元代的编修官刘希孟曾作《明贶庙记》,把巾、明、独三座山岳神格化的由来阐述得颇为详尽。
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为对象
作者:叶惠薇  期号:第8期 来源:音乐创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传承方式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民间文艺的璀璨瑰宝,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传统的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承,在当代,它已经改变了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传承方式与传播途径趋向多样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探寻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方式成为解决客家山歌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梦幻客家:广东韩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作者:陈钰皓  期号:第2期 来源:建筑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森林景观  旅游品牌  客家文化 
描述:通过对广东韩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探讨森林公园如何以其自身较高游憩价值的森林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突出自己的品牌文化。
她抚育张鼎丞走出大山——记革命母亲范达春
作者:吴升辉  期号:第1期 来源:闽西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鼎丞  范达春  生平事迹  女性  家庭生活  中国共产党 
描述:张鼎丞能够从一个客家牧童、山村教师成长为福建首任省委书记、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离不开母亲范达春的培养和教育。林伯渠曾发表题为《张老伯母范太夫人,众赞革命的母亲》的文章,赞颂范达春“这个旧社会生长起来的妇
武平中山镇:天下“百姓”集一镇
作者:童金栋  期号:第11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山  百姓  客家地区  社区文化  中心区域  武平县 
描述:位于闽粤赣边界客家地区的武平县,有个中山镇,其中心区域的新城、老城、城中3个村庄,人不愈万,方圆不过10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且自清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文化奇观,不仅与客家地区以聚族而居为特征的社区文化形成强烈反差,
清流南山马氏宗祠及祖源考略
作者:林文霞  期号:第6期 来源:世界家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氏宗祠  建筑形制  先祖源流 
描述:始建于元末明初的清流县赖坊乡南山马氏宗祠,具有闽西地区明代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建筑整体布局精练,朴素大方,是闽西早期客家祠堂建筑的优秀实例。马氏宗祠祀奉的先祖,是扶风马氏入闽始祖马发龙在闽西的肇基地与居住地,也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专程委派特使前来祭拜的宗祠,具有重要的涉台文物价值。
中国人大迁移 从「阿」到「台胞」
作者:萧富元  期号:第56期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个陌生小岛一待四十年。「二二八事件」便是这波迁移历程中的一个悲剧。四十四年後,政府也将专案研究「二二八」,把眞象还诸青史。客家山歌诗「渡台悲歌」悠悠吟诵着「劝君切莫过台湾」,四十几年前来的大陆百万民衆却在渡台之後享受到从未体会过的富裕平安。
粤北山区野钓体验客家民俗
作者:张骏  期号:第5期 来源:垂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山区  客家民俗  野钓  英德市  中心城镇  西南部  清新县  西北部 
描述:英德市九龙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是英德市中心城镇之一,东与西牛镇、南与大洞镇、西与清新县浸潭镇、北与黄花(原明迳)镇交界。黄洞水库就坐落在九龙镇的西北部山区里。
井冈山斗争时期因土客籍矛盾而被错杀的红军将领
作者:肖小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世纪桥·纪实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是什么?它对根据地建设又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一、土客籍矛盾的由来 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唐朝以来因躲避战乱自北方等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由于来得比较早,他们占据了平原和良田。而客籍居民则是指明末清初从广东梅州及福建泉州、莆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因为平原地带被先来的土籍占据, 他们只得住在山脚下或山里。他们讲的是客家语言, 又客居在别人的地盘上, 故被称为客籍。土客籍矛盾指的就是这两大社会群体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矛盾。 客籍人最早的移居方式是一种春至冬归候鸟式的迁徙,即“初住茅棚,每岁腊闭户入,春来器皿不丢”。但由于路途遥远,来去耗时多,多有不便,于是有些拓荒者便举家迁徙。这个时期,由于规模不大,加上土籍居民因劳动力缺乏,又有多余的田地和山地,因此他们对客家人的到来并不表示反对。
明末清初粤东北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北  《湖寮田山记》  山林开发  环境保护 
描述:本文以大埔县《湖寮田记》为中心 ,揭示明末清初粤东北客家山区在开发山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所采取的对策 ,分析人们经营山林由自然林到人工林的转变 ,并形成了一套种植之法和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