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郑州大学文学院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郑州大学  学院简介  1956年  山东大学  学术传统  中文系  文学院  鲁枢元  院系  高教  执教 
描述:,构筑学术基地,扎扎实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郑州大学“211工程”和“省部共建”的不断深入,文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显示出良好的势头。学院现有中文系、对外汉语系、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客家酿豆腐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5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中原到梅州,又从梅州到赣南,不单带来了念书皆上品的民间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口腹文化——被称为汉人的古代移民菜。 华夏人在中原的时候有包饺子的习惯,迁居南方没麦子包饺子,据说客家人便想出酿豆腐的吃法
福建安贞堡:大山深处的客家杰作
作者:咏梅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华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护单位,福建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民居建筑之一。 从三明出发,走省道往大田方向,经大田县的建设镇转至永安槐南乡洋头村,GPS指示安贞堡就在附近,可在村头,除了山林与田野,我们连安贞堡的一砖一瓦都没
罗香林早年人种学与民族学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程美宝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体质人类学  民族学  新史学  客家研究 
描述:其计划最后因种种客观条件而未竟成功,但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罗香林陆续发表了多部中国民族史的著作,对客家研究着力尤多.在今天看来,罗氏的人种学理念和论述固有其时代的局限,但其身体力行地从事
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作者:何玉清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窑洞民居  中国民居  艺术馆  传统民居特色  山西  院落  华夏  封建时代  世界建筑  建筑群 
描述: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集团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除最后一种,均属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的结构。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灵石县城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中国清代民居的典范,总面积
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的基因多态性
作者:范志亮 任文博 郭艳苏 卜晖 姜虹 李春岩 田新英  期号:第2期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北汉族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  基因  多态性 
描述: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丹麦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存在
叶帅故居行
作者:清泉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大经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  叶剑英  故居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  共产主义  少年  开国元勋 
描述: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客家人的骄傲,梅雁
与福建土楼相伴相随的“建筑人生”:访福建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
作者:许晓东 赵夏榕  期号:第10期 来源:设计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福建省  建筑设计院  客家土楼  总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  中国传统民居  福建传统民居  福建会堂  建筑学专业 
描述:师分会会长,福州大学、华侨大学教授。主要设计作品:福州西湖古堞斜阳、福建画院、福建省图书馆、福建会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物资贸易中心、福建省保险公司大厦、榕城商贸中心、华福大酒店等。出版专著
城里城外话不同:论赣州地区西南官话方言岛的形成
作者:刘蕾  期号:第20期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  西南官话  方言岛 
描述:赣州是中国客家的最早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客家城市.但赣州市内,客家方言和赣州话混杂,成为赣南客家大本营中一块西南官话方言岛.本文根据前人的说法,结合历史资料,推测了赣州方言岛的形成原因,认为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上):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南部地区  客家  家族制度  个案研究  历史学  人类学  社会文化 
描述:中国大陆学者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