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41)
期刊(621)
图书(162)
学位论文(154)
会议论文(12)
视频(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41)
期刊 (621)
图书 (162)
学位论文 (154)
会议论文 (12)
视频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826)
2013(184)
2010(120)
2009(81)
2008(85)
2006(28)
2004(12)
2003(7)
199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1)
客家研究辑刊(37)
嘉应学院学报(27)
羊城晚报(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5)
神州民俗(3)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1)
中国城市经济(1)
语文建设(1)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1)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摇篮曲人文价值:以客家地区摇篮曲为例
作者:黄芳 邢植朝  期号:第4期 来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文价值  摇篮曲  文化人类学  韶关客家 
描述:有地域特征,并代表着本地区的历史人文,其中蕴涵了当地地理环境、风俗、人文话语以及内在、深刻的人文价值。
粤北客家民间文学简述
作者:曾汉祥  期号:第2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地方文史 
描述: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客家人中,流传着大量山歌、哭嫁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学,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文学透露出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作品凝聚了客家人曲精神,是粤北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一部开创性的专著:评罗可群的《广东客家文学史》
作者:古远清  期号:第5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可群  《广东客家文学史》  岭南文学专著 
描述:九龄到古直的文学创作 ,其中既有像宋湘这样的“客家才子” ,也有像洪秀全这类革命文学家 ;有像黄遵宪这样“走向世界”的诗人 ,也有对广东客家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丘逢甲。所研究的对象从唐宋到近代 ,其时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人文景观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探讨
作者:王喜平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光山  国家森林公园  人文景观  客家文化 
描述:介绍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人文景观资源现状,以及客家地区文化特点,提倡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中要重视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科学合理地利用。
浅析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
作者:薛圣言 陈晶  期号:第4期 来源:安徽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建筑  文化  客家  人文背景 
描述:尚简朴的生活态度五个方面来重点阐述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最后总结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影响的研究意义。
客家民居建筑的人文魅力探微
作者:魏宇文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建筑  人文魅力 
描述:较为深入的思考,主要从客家民居的堂联、楼名、门联、对联、屏风和壁画等方面去考察,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客家民居建筑的人文魅力。
20世纪上半叶广东客家民间文学搜集情况概述
作者:王焰安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广东  客家  民间文学作品  搜集 
描述:20世纪上半叶,既发表有一批广东客家民间文学的作品,还出版有有关客家民间文学作品集,这些客家民间文学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广东客家民间文学文学样本,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广东客家人思想、心态的样本。
两岸客家民间文学比较研究
作者:夏敏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描述:海峡两岸客家民间文学有异同之处。闽台客家民间文学与中原传统民间文学有关,同出于北方口头文字体系,台湾客家民歌是随客家人迁台带入的,腔调各有特点。台湾客家民间文学有别于闽南人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有共同共享的地方,讲述所操方言有差别。
比较文学与台湾文学
作者:叶维廉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文学研究雧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同反思的交相互照互识  根本歧异的并存  原住民文化  文学的原始风貌在汉人  日本人殖民下的亏损与重建  在地化的汉诗  复杂的情结  身心错折  纠缠记忆  理想原乡的寻索  冷战时期的镇压  文字检查的内在化  创造性的晦涩  多义性的象徵与借语  借声 
描述:裂,開出交相感知的可能,讓我們有機會用一種文化系統的符碼法規的活動標出(而不是改變或隱蔽)另一個文化系統不同的符碼法規,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充分地瞭解美學與權力論述以及層級的構成與拆解。在這個空隙里,不同的批評與美學的立場就可以坦誠相見,互相認識到可能的匯通與分歧的潛在領域,同時瞭解到各自作為孤立系統的理論潛能及限制,以及作為文化系統合作後互相擴展的潛能與限制。要創立一個真的開放的對話,我們必須保存文化差異間的張力。文化互流的真義是,必須是,互相擴展,互相調整,互相容納的一種活動,而這活動是在高度張力與對峙中進行推向更大圓周的瞭解。是這種文化與文化之間交相互照互識互認的開放的對話才能幫我們更完全地揭露文化與文化間爭戰共生的跡線。臺灣文學的研究也不例外。 乙篇:臺灣作為東亞的一員,作為以中文為主要表達的文學,以上揭櫫的問題自然都要考慮。但臺灣文學有其構成的獨特的歷史的線索和與中國不同的問題。首先,臺灣文化是一個多傳統的文化:原住民文化/文學,福佬文化/文學和客家文化/文學(發展了與中國文言詩既同且異的漢詩傳統),皇民化時期的文化/文學,光復後到蔣政權冷戰時期文化/文學,解嚴後文化/文學(臺灣主體意識文學)等等。每一種都經過異質爭戰的對話,在臺灣獨特的歷史下,也就是長期在殖民的情況下受到權力宰制牽制的辯證,有些音啞影滅,有些另闢途徑,其表現策略和發音方式的蛻變糾纏複雜,每每要重建當時特有的變動中而非靜態中的政治/社會心理歷史始可以透視其間爭戰共生的跡線。正因為臺灣文化/文學是多重傳統的爭戰主動對話,往往不斷受制於得勢話語的議程所左右,我們以為上面展出的種種問題裏,最重要的是保持甲篇提出的,從「空隙或斷裂」透視「眾異」交相互照互識開出來空而滿、兼收並蓄的超視覺。
浅议客家人文素养与客家廉洁文化建设
作者:李光明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人文素养  文化 
描述:客家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人文素养。客家人文素养中既有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文精神,也存在有一些不利廉洁文化建设的封建糟粕。客家廉洁文化建设要吸收客家人文素养中的积极因素,又要防止客家人文素养中的落后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