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客家摇篮魅力赣州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赣南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女的红缨头帕。 石城灯彩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迎灯接福”是每年春节石城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活动。2008年6月,石城灯彩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犹县客家新郎新娘给来宾添喜酒。 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
客家摇篮谈“土风”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赣州晚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陈哲。 原生态文化保护的行者陈哲深入赣南山区,在寻找汉民族“根”文化的道路上行走。 □记者谢东琳 文/图 10月12日至19日,我国著名词作家、音乐制作人、“土风计划”发起人陈哲和著名作曲家解承强一起,带着“土风计划”小组一行来到“客家摇篮”赣州采风。他们深入乡村,拜访了当地的表演艺
客家捐石施茶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闽西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石座 □巫林亮吴江辉文/图   客家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重路弯,路人行走艰辛,常常因劳累而患病,尤其是严寒或酷暑时,更易得风寒或中暑。为此,素有乐善好施且敦邻睦友传统的客家人,常常会在路旁的凉亭上“捐石施茶”。 捐石,就是打造一个高约80厘米、直径约80厘米的圆锥形石座,石座
客家打醮的日子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闽西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打醮,意为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现在有的乡村演变为“扛菩萨”,这一习俗在客家乡村颇为盛行。菩萨,佛教里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在客家地区一般是指某些神,如五谷仙、妈祖娘娘、弥勒佛、观音娘娘、土地伯公等。而扛菩萨,则是客家人为庆祝丰收或纪念某一神而约定俗成举办的节 日盛事。 在客家山村
客家手工艺 编织竹笠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梅州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竹笠,在客家地区叫“笠嫲”,用竹篾编成,夹以宽大的箬竹叶,用以遮阳挡雨。竹笠有尖啄尸与圆顶之分。尖啄尸 竹笠主要流行于丰顺、揭西、陆河、饶平等地;圆顶竹笠则主要流行于梅县、兴宁、蕉岭、平远等地。后者则为男女老少所通用。 编织竹笠需青竹(或称黄竹、慈竹,主要编织上坯)、硬头篁(竹子名,主要编织底坯
客家慢炖一锅香
作者:郭婉华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广州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文字和美食狂热分子,用随笔形式进行美食速写。《中国作家》文学期刊签约作家。 有碗数婉 “一锅香”香到什么程度?当主人把锅盖掀开的时候,可以把我们从昏昏欲睡中唤醒,浓郁的香味夹带着清甜的气息水汽一起扑面而来,烟雾中,更能感受到锅里一众食材在开狂欢派对,使这道客
客家情韵飞扬社区
作者:程海昆 冼余汉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客家情韵 相约大运”龙岗区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布吉专场在布吉街道举行,有客家风情的歌伴舞《客家酿酒醇又甜》、器乐合奏《客家乐》、客家山歌《月光光》等表演,表达深圳人热情好客、期盼大运的愿望。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通讯员 冼余汉 摄
客家情韵江南诗画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广州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瑰宝》 国画 彭强华 最近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小佑轩画廊展出客籍画家彭强华新作40余幅。其作品主要表现客家风情和江南乡村生活,颇具诗情画意,重墨韵而不忽视色彩,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画面真切而不落纤巧;色彩浓艳而不伤于雅。近年曾在增城、鹤山、梅州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
客家恳亲大会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侨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大会开幕式歌舞。 中新社 以“开放、团结、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12月1日在广西北海市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650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郑重向全球客属社团和客属乡亲宣读了《北海倡议》:始终不忘客家祖根、始终不忘客家本色、始终不忘恳亲联谊、始终不忘开拓
客家总会颁发2013奖学金
作者: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来源:梅州日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泰国客家总会近日在总会大礼堂隆重举行本年度会员子女奖助学金颁发典礼,客家乡亲、会员子女近三百人出席了是日的颁奖盛会。据悉,这是该会连续第31个年头为会员子女颁发奖助学金。陈晋尧理事长鼓励学子们要自强不息,特别要注重道德的培养;敦促大家要把中文学好,因为中文不仅是我们祖先的语文,也是国际公认的主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