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324)
图书(6397)
报纸(6295)
学位论文(1356)
视频(1160)
人物(489)
会议论文(410)
图片(50)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3324)
图书 (6397)
报纸 (6295)
学位论文 (1356)
视频 (1160)
人物 (489)
会议论文 (410)
图片 (50)
按年份分组
2012(1400)
2011(1401)
2010(1207)
2009(790)
2008(663)
2007(470)
2006(291)
2005(165)
2003(180)
2002(1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855)
梅州日报(1782)
闽西日报(876)
赣南日报(350)
南方都市报(317)
惠州日报(273)
侨报(237)
南方日报(235)
广州日报(169)
赣州晚报(144)
赣南宁都中村傩舞文化研究
作者:王龙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都  傩舞  舞蹈生态学  文化功能  客家文化  发展 
描述:泛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折射出客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是积淀厚重的客家传统文化宝库。本文以赣南宁都县黄石镇的中村傩舞为考察研究对象,期望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作业,将宁都中村傩舞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维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历史的、综合的考察。着重对民俗祭祀仪式中的傩舞文化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类,试图将仪式中傩舞的表现形式、风格特征和形态特质立体地呈现出来,最终揭示其在特定民俗时空场域中的特征及傩舞背后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功能。论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论文一二两章节主要描述了宁都中村及中村傩舞的相关状况,包括对宁都中村傩舞表演的程式程序、典型舞畴的细致纪实和分析等。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笔者试图在一二章节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资料和研究方法,从具体描述走向文化意义层次的解读。第四章则是站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探究宁都中村傩舞的当代变迁及成因,并以“文化自觉“的理念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客家民俗仪式中的音乐班社考察研究:以广东大埔县中军班为例
作者:罗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中军班  客家民系  民俗仪式  广东汉乐  民间班社  认同作用  音乐民族志写作 
描述:。因此,基于上述“整体观”视角,再结合“口述文本”、“现场文本”以及“文献文本”的综合运用,本文,笔者一共选取了三类仪式中的七个仪式个案进行现场观察。在这七个民俗仪式中,通过对仪式中的“家庭”建构、“宗族”建构以及“信仰建构”的分析可知,仪式主要是要建立客家人对客家民系的认同。因此,中军班和中军班音乐都是建构和强化认同的重要手段。首先,因为中军班在人员构成以及组织制度上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保证了中军班能为仪式提供一套较稳定的仪式音乐,所以,中军班成为仪式中重要的班社组织。其次,在仪式程序中,“锣鼓吹”、“八音”以及“丝弦乐”的活态演绎,因为使用在不同的仪式程序中而具有了“近-远信仰”特征。仪式主持者正是借用了“中军班”音乐的这种特征去达到、并不断强化客家人对本民系文化传统及信仰系统的认同。同时,“广东汉乐”在仪式程序中以中军班为依托,以民俗仪式为支撑的形态传承,成为汉乐之所以能在民间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邹育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建筑  传承与发展  装饰艺术 
描述:析和总结。通过对龙南县典型案例的关西新围、乌石围屋进行个例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特点。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出赣南客家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以及赣南客家人在此的影响。同时对对装饰艺术中的一些比较具有典型的纹饰样式、家具陈设进行详细的解释。借此深入的认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感受中原文化的绵延不绝的气象和体味它们于无声无息中释放的沉郁的历史感。在推动赣南地区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素材。更重要的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民居装饰文化。
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
作者:黄华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特有词语  同形异义词语  同义异形词语 
描述:特有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在此基础上,本章概括了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几个特点:(1)反映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多元文化、教育体制、生活等各方面事物的名词性词语较多;(2
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及其实证研究
作者:谢宝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区域旅游  战略分析  关键要素  赣南 
描述:,本文力图以区域旅游战略的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区域旅游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归纳,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构建出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指标库,以期在丰富区域旅游战略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为我国区域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全文写作共分为六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来源,分析了国内外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研究现状,指出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结合本论文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体系。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例如:区域旅游、区域旅游战略和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等,并对论文所涉及到的企业战略管理、旅游规划、区域旅游经济、区域旅游竞争力等学科理论进行剖析和探讨,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确定本文的理论研究方向。第三章是对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总结和借鉴。从现有的区域旅游战略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相关理念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区域旅游战略分析通常用到的分析方法。并针对常用的几种区域旅游战略分析方法的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归纳出现有的区域旅游战略分析方法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所涉及到的分析因素,为区域旅游战略分析关键要素指标库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参考。第四章主要是对区域旅游战略分析关键要素的探讨。首先阐述了关键成功因素法的相关理论,对区域旅游战略分析关键要素的来源和确认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前文的分析,在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关键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指导下,对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指标库进行了初步的构建。为了进一步增进指标库中关键要素选取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本文借助专家问询的方法,对已有的指标库相关分析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最终从旅游资源、区位交通、客源状况、旅游相关企业、宏观政策环境、旅游人才这六方面,确定了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第五章是关于赣南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实证研究。在区域旅游战略分析关键要素指标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赣南地区旅游资源、区位交通、客源状况、旅游相关企业、宏观政策环境、旅游人才这六方面的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出赣南区域旅游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并针对赣南地区这六方面关键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在构建赣南区域旅游战略时,应该重点关注其旅游资源当中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旅游资源,运用好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推动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充分挖掘省内客源市场和珠三角客源市场,加强区域合作,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区域旅游的服务质量。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方面。
秦汉至隋唐时期广府服饰文化特征研究
作者:于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广府地区  服饰文化 
描述:审美观念的角度,以考古墓葬出土文物和古籍史料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出土和记载的服饰、纺织品、服饰配件进行全面的挖掘与梳理。同时参照考古学、文化学、地理学、服饰史学等研究成果,论述其服饰特征及形态,进而探究广府服饰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试图分析在本土文化与客家、潮汕邻近地区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异国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影响和制约其服饰文化发展的因素,使人们更加了解早期广府地区的服饰文化发展。对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西贺州市桂岭镇客家话研究
作者:郝鹏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桂岭镇客家话  语音  词汇  语法  研究 
描述:,由于族源地不同,不同乡镇的客家话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目前学界对贺州市客家话的调查研究尚嫌薄弱,桂岭镇客家话调查研究尚无人涉足。本文在全面调查、充分占有一手语料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与比较相结合、定性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桂岭客家话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与比较研究,力图理清其语音系统及语音特点,明晰词汇和语法面貌,为全面揭示贺州市客家话的特点以及多语多方言区语言接触的特点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引言:重点介绍广西客家方言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材料来源、文中所用各种符号表示的意义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二、第一章:主要介绍贺州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贺州市客家人的来源、分布以及贺州市的语言使用概况。三、第二章:在对桂岭客家话语音系统进行全面描写的基础上,通过桂岭客家话语音与中古音的纵向比较,以及桂岭客家话语音与周边汉语方言及族源地方言语音的横向比较,全面揭示桂岭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四、第三章:通过横向比较分析,揭示桂岭客家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纵向比较,揭示桂岭客家话词汇系统中传承词、变异词和创新词的面貌与特点。五、第四章:对桂岭镇客家话的体貌系统以及桂岭客家话的常见句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题描写与分析。六、第五章:本文的结语部分,对桂岭客家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桂岭客家话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七、附录:含同音字表和分类词表。
六堆客家地区妇女对国中子女教养方式与教育期望之研究
作者:罗栩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堆  客家  教养方式  教育期望 
描述:後,所得量表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變異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六堆客家地區婦女國中子女教養方式與教育期望歸納結果如下:一、出生序、家庭狀況、子女數、母親年齡、母親教育程度與母親教養方式上有上有顯差著異情形。。二、出生序、家庭狀況、子女數、家庭狀況、母親年齡、母親教育程度、在教育期望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情形。三、六堆母親顯現出對子女教育上有明顯高期望現象且達顯著性四、母親因不同背景變項在子女教育期望上有顯著差異情形五、六堆母親的教養方式與教育期待有顯著差異。六、婦女角色的不同對於子女教養方式沒有顯著差異。七、婦女角色的不同對於子女教育期待沒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結論針對家庭、學校、社會,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台湾客家电影之叙事与文化意涵研究
作者:李佩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电影  客家叙事  客家文化意涵 
描述:臨逆境時,如何克服困難及解決問題,最後結果呈現都能迎刃而解、化險為夷的敍事。由客家電影故事敍述中,觀眾亦能透過主角解說,清楚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境及主角深層的內心世界。《小城故事》中文雄提前假釋,到三義客家小城找木雕老師傅學習技藝,並與其啞巴女兒阿秀產生愛情的敍事,以一對父女為故事主軸,呈現父慈子孝、與世無爭的傳統客家家庭生活模式,片中有一段客家採茶大戲的呈現;《原鄉人》描述鍾理和一生經歷的傳記故事為敍事主軸,終其一生堅持寫作之路與愛情婚姻,並克服身體病魔考驗,留下客家文人之典範;《在那河畔青草青》描述來自台北客籍代課老師盧大年,到內灣國小教書的故事,並與小鎮學生熟識及女老師的戀情,影片呈現客家聚落鄉土之情;《冬冬的假期》從冬冬的敍述,瞭解客家小孩以自己眼光看待交錯複雜的成人世界,片中呈現客家聚落場景;《童年往事》由客家青年阿孝成長的過程,敍述客家家庭上一代長輩的原鄉情結及自己落地生根的故事。二、客家電影所呈現的客家文化意涵由上述五部客家電影的分析,其中所呈現客家文化義涵如下:(一) 重視親情、生命價值及不忘本的客家社會:客家電影呈現客家社會的組織體系是「父當家,母持家」、「重男輕女」及「慎終追遠,敬老尊賢」之倫理觀念社會,而且「我群意識」概念相當的濃厚。(二) 愛鄉土的客家庄文化: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居住環境大都是山脈綿亙交通不便,耕地、糧食不足,形成封閉、保守、自給自足、相互合作、團結的客家庄文化,但無形中也影響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互動。(三) 刻苦與硬頸的精神: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勤勉、刻苦、務實、耐勞…等美德,但也呈現客家人好動、勇猛、冒險、健身、頑強、固執、保守、權威、硬耿等文化特徵,這象徵著早期客家人流浪、遷徙、開墾等艱辛生活中磨練出的刻苦與硬頸精神。(四) 重視傳統文化之形象:客家電影呈現客家採茶大戲、客家傳統木雕藝術、客家藍衫風情、客家建築、客家語言、伯公廟等傳統文化形象,這是客家族群特有的傳統藝術和信仰文化。(五) 重視傳統的客家女性角色:客家電影呈現客家婦女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除傳宗接代及侍候公婆外,特別注重「家頭教尾」、「田頭地尾」、「灶頭鍋尾」及「針頭線尾」等四項婦工。(六) 重視禮俗制度的婚姻關係: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制度,以「傳宗接代」為目的,並重視「門當戶對」、「明媒正娶」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客家傳統禮俗制度以及婚姻觀念。綜合以上,本研究經由分析客家電影中的客家敍事和文化意涵,瞭解客家電影內容敍述的客家人在遭遇困難、面臨逆境時,克服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結果呈現都能化險為夷的敍事,同時呈現客家人擁有重視親情和生命價值的社會體系、愛鄉土的客家庄文化、刻苦與硬頸的精神、重視傳統文化之形象、重視傳統的客家女性角色以及重視禮俗制度的婚姻關係。
客家文化体验课程之研究
作者:刘国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体验课程  幼教师 
描述:為資料蒐集方法,本研究採取文件分析法,根據所上述所蒐集資料進行歸納、統整及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以體驗方式進行客家文化課程確實有其必要性。二、教師是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中的領航員。三、多元學習方式有助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之進行。四、行前教育在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五、課後複習是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六、教師臨機應變能力是教學成功的重要關鍵。七、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不易進行教學觀察及記錄。八、客家文化體驗課程設計與執行不易。九、配合地方資源設計有助於客家文化體驗課程的推行。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實施客家文化體驗課程提出數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