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61)
期刊(671)
学位论文(282)
图书(58)
视频(52)
会议论文(3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61)
期刊 (671)
学位论文 (282)
图书 (58)
视频 (52)
会议论文 (3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975)
2013(420)
2012(412)
2011(420)
2010(340)
2007(80)
2006(52)
2004(28)
2002(6)
1999(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592)
其它(361)
客家研究辑刊(56)
海峡旅游(2)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
辽宁中医杂志(1)
广州:广州出版社(1)
環境與世界(1)
环境与世界(1)
旅游研究与实践(1)
蒋经国《新赣南家训》研究
作者:王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蒋经国  《新赣南家训》  抗战与建国 
描述:及其实践;运用历史学中比较研究的方法,把《新赣南家训》与赣南客家家训进行比较,分析《新赣南家训》的特点;研究《新赣南家训》在建设新赣南运动中精神建设的作用,并用唯物史观中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阐述《新赣南家训》特定的历史地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叙述了本文写作的缘起和研究意义、相关学术史回顾、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新赣南家训》颁行的历史背景。阐述抗战与建国的历史要求及抗战初期赣南的乡村社会状况。第三章:《新赣南家训》的主题思想。从《新赣南家训》的内容出发,把《新赣南家训》与客家家训进行比较,提炼出《新赣南家训》的主题思想。第四章:《新赣南家训》创作的思想渊源。阐述了《新赣南家训》创作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效先贤之教诲、师前辈之治政、求建设新赣南之精神武器、留学苏联的阅历、父亲蒋介石的庭训。第五章:《新赣南家训》的制定与推行。客观分析了《新赣南家训》制定的过程及《新赣南家训》在具体推行中所采取的措施。第六章:《新赣南家训》在建设新赣南的精神建设中的作用。《新赣南家训》在建设新赣南的精神建设作用,主要包括深化了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根植民心、民众得到充分动员、积极投入新赣南建设中、全民读书的风气蔚然成风、社会良善风气开始养成、社会秩序安定,百姓苦而不怨7方面。第7章:《新赣南家训》的历史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推动了赣南抗战堡垒建设、激发了民众的抗战意识、初步培养了民众的现代国民意识、蒋经国实现了对赣南基层社会的控制、《新赣南家训》的颁行最大目标是拥护蒋总裁。结语
福建永安青水居民的选址与布局
作者:韩晓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住宅选址  空间布局  场地设计 
描述:风水理论为依据,其村落有大聚居小分散和沿河流线形发展的特点。 第二,当地传统民具有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具体表现为宅祀合一。其平面组合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包括合院、合院+护拢、合院+护拢+围屋。中轴对称的向心式格局是青水传统住宅空间形制的基本特征。 第三,当地传统民居的场地设计主要包括胎土和泮池的设计。胎土的基本功能是防止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且具有生殖崇拜图腾的精神功能,还以人工形态模拟了理想的风水格局。泮池起源于诸侯泮宫,寄托着当地居民期望后代读书致仕的愿望。 第四,青水民居对风的处理可分为引风和挡风两个方面。排水系统分为内外两路,外排水指的是核心内院之外的排水,用以出煞;内排水指的是核心内院之内的排水,用之留财。其排水管道方位设置依照理气宗风水理论。 第五,青水民居可以成为当地居民感知空间的中介物和空间坐标系,其地位和意义符合儒家“长幼有序”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客家山歌唱国防”晚会举行 同时进行国防知识竞赛颁奖,管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王宗强通讯员周玉奎钟磊)第十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和“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市昨晚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举办“客家山歌唱国防”暨“移动杯”国防知识竞赛颁奖晚会。市委常委、梅州军分区政委管林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国和,市政协副主席张光明等观看了演出,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晚会上
首届客家流行十大金曲出炉
作者:叶仕欣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获年度新人奖的刘谦龙在演唱《撮把戏》。 梅州 让客家流行音乐歌曲在世界流行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袁群华摄影报道)旨在汇集全球客家地区和讲客家话方言区的人们共同打造属于客家人自己的流行歌曲,推动客家流行音乐的繁荣和发展,历经一年多宣传、打榜、评选,8月20日晚上,由梅州市、省音乐家
培育客家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兴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利娜 学习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考察陕西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后,我认为必须有效整合各类客家文化资源,着力培育客家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一要高度重视、营造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做到抓文化建设像抓经济建设那样,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二
首届客家十大流行金曲出炉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首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活动在梅城举行颁奖盛典 旨在汇集全球客家地区和讲客家话方言区的人们共同打造属于客家人自己的流行歌曲,推动客家流行音乐的繁荣和发展,历经一年多宣传、打榜、评选,8月20日晚上,由梅州市、省音乐家协会、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办的首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活动在梅城举行颁奖盛典,首届客家
对三明“客家大市”定位的理性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开顺 “三明是客家大市”,这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三明市在客家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正确定位。“三明是客家大市”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在三明市境内存在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闽西北客家区主体区域,这一区域所覆盖的地域和拥有的人口即《福建省三明市关于申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的提案》中所提出的,三明“
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Lin Feng Mi
作者:吴颂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风眠  西学东渐  中西调和  中国画  民族性  时代性 
描述:下,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绘画,归国后毕生从事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事业,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大力贯彻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组成了多画种、多风格、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在美术教育实践中,他特别重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格操守,建立了—套在当时最为完整、规范的美术教育体系,成为中国20世纪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深入地研究了中西艺术的起源与本质,认清了中西艺术的异同,为融合中西的艺术实践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他融合中西艺术之长,独立地创造出一种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而又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绘画风格,为中国现代绘画开辟了一条将中国的传统精神和西方现代观念、形式相融合的探索道路。在20世纪初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争论中,主张中西调和,融通中西来发展中国文化的观点是代表性的观点之一。“中西调和”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中的“中西调和”论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折射。林风眠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使中国艺术能够走出历史的困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最终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他在深入钻研、分析和比较古今中外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历史之后,提出了“中西调和”理论,从情感与理智的平衡、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艺术时空的转换,到“个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美学命题的提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绘画不是简单的技法上的嫁接,而是在中西艺术相互“调和”的基础上,重塑民族文化的精神。他通过西方来发现东方,通过西方的人文精神来抒发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找到了具有东方人文精神的图式,他把这种图式与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调和,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绘画作品。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以及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不是以西化思想来消解传统,也不是以“民族主义”来抵御“西方中心主义”,而是超越中西对立,超越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建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性的中国绘画,真正体现出绘画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个性”。所以说,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找到了一条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道路,使民族的固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拓宽中国绘画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融合了中西方的审美情趣,使中国画的语言带有世界性,在现代多种途径改革中国画的开拓中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传承不断,以自己独特的品格屹立于东方。企图超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去寻求自身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到头来也只能是自取灭亡。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像一面镜子,给了我们参照的起点,引领着我们朝着光明的大道走去。
客家娘酒杞子滚牛肉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今日靓汤 关键词:温中暖下补肾益气 今天为“小寒”。今日靓汤宜客家娘酒杞子滚牛肉。客家娘酒是以糯米精酿而成,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甘甜芳醇,能提神解乏,健胃补肾,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美颜。夏饮解渴消暑,冬饮健脾益肾。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更是女性“坐月子”时
上页 1 2 3 ... 8 9 10 ... 40 41 42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