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61)
期刊(671)
学位论文(282)
图书(58)
视频(52)
会议论文(3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61)
期刊 (671)
学位论文 (282)
图书 (58)
视频 (52)
会议论文 (3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975)
2013(420)
2012(412)
2011(420)
2010(340)
2007(80)
2006(52)
2004(28)
2002(6)
1999(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592)
其它(361)
客家研究辑刊(56)
海峡旅游(2)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
辽宁中医杂志(1)
广州:广州出版社(1)
環境與世界(1)
环境与世界(1)
旅游研究与实践(1)
神奇的山水 神秘的文化 神圣的土地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  文化  土地  旅游景观  龙岩市  客家风情  永定土楼  建筑风格 
描述: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是著名的侨乡。龙岩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客家风情浓郁。龙岩市亦是旅游好去处,旅游景观闻名遐迩,别具特色。历史悠久的永定土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堪称建筑史上“一绝”,
客家精神 民族脊梁
作者:詹圣泽  期号:第20期 来源:科学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社会经济  客家研究  人文历 
描述:夏中原文明与融合当今南北现代气息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精神,极富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灶神信仰及其实质探析:以广西客家灶神信仰习俗为例
作者:刘道超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仰习俗  灶神  客家  广西  民间信仰  著书立说  传说故事  学者 
描述:况、在民居中之神位设置,尤其是灶神信仰的实质,则鲜有论列。今以实地调查的广西客家的灶神信仰为依托,稍作介绍与阐析,以就教于学界方家。
试论中央苏区时期长汀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启示
作者:张鸿祥  期号:第24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长汀  经济建设  成就  启示 
描述:经验和做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客家地区的多崇拜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闽西客家人敬天敬地,敬奉神明,只要能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论哪方神明,都一起供奉,被客家学界称为“诸神合署办公”现象。 5月1日(农历四月十一),永定抚市镇贝溪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打醮活动。早晨6点多钟,笔者就驱车前往采访,经过约50分钟车程,来到贝溪村就听到吹吹打打的声音,在有100多人
客家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常霏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
潮州游民俗的社会功能浅析:以安济圣王出游为例
作者:罗文甲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  文化  风俗习惯  中国 
描述:潮州历来有祭拜鬼神的民风民俗。在信仰方面属于多崇拜,无论是祀奉的对象,还是奉拜的方式都种类繁多。就祀奉的对象而言,有土地、天公(太阳)、月娘(月亮)、关帝爷、三山国王、妈祖等等。一个村子、一条街道可以有自己独有的保护,一座山、一片水、一棵老树等无生命的物
孙文革命思想与客家精神之探讨
作者:戴国奋  期号:第2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精神  革命思想  孙文  辛亥革命  企业管理  市场研究  孙中山  同乡会 
描述:Profit这五大市场研究主要原则。笔者在研究客家精神时,亦发现五大客家精神。
成人参与社区大学客家课程学习经验之研究-以桃园县二所社区大
作者:钟淑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习经验  客家课程  社区大学 
描述:。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動機來自傳承客家文化的使命感、對客家文化的好奇心、為取得專業證照以增加就業機會、為了工作需要、對教師的認同及建立社交關係。 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
客籍女性支援教师在乡土语言教育中之教学实践经验
作者:林丽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认同  乡土语言  多元文化  客家  女教师 
描述:具有某些特質的一群。過去針對客家女性的職業參與和社會地位的論述仍屬少數。 客籍女性支援教師擔負著客家文化傳承的重任,其性別的議題和族群的因素在客語鄉土語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現今多元文化社會中面對的衝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口述歷史法和參與觀察法,分析四位客籍女性支援教師的成長背景、族群認同及人格特質,進一步探討她們在原生家庭及婚後家庭的女性角色地位、投入鄉土語言教學的動機、實踐歷程的具體做法,以及在職場上遭遇到的性別、編制等問題,其中也對客語的政策及教育提出解決方式表示了未來的期許。 由本研究成果發現: 一、 現代的客家女性,已不再侷限做為從屬於男性的傳統角色,但也未捨棄客家女性具有的刻苦勤奮等美德,而是對社會和族群、職業有更多的參與。基於對族群的認同感和語言文化延續的使命感,輔以本身的學經歷,投入客語教師的行列,於此一領域努力扮演重要角色。 二、 於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性別所產生的問題並不明顯,但鄉土語言教師的身份並非正式編制,於現行環境下未受全面的重視,政策面的不穩定,課程、教材資源的缺乏,教師福利的不足,不僅影響鄉土語言教學的質和量,更可能讓師資和此一重要課程的延續產生問題。 三、 建議政府宜對此一體現多元文化,有助於族群和諧的鄉土語言課程,持續的支持,改善教學的環境、給予教師應有的地位。 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著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層級的女性鄉土語言教師做更深入的探討,方能全面瞭解性別的議題於多元文化社會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