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36)
报纸(615)
图书(261)
学位论文(191)
会议论文(41)
视频(3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36)
报纸 (615)
图书 (261)
学位论文 (191)
会议论文 (41)
视频 (31)
按年份分组
2014(1022)
2013(129)
2012(151)
2011(146)
2008(78)
2006(30)
2005(9)
2004(15)
2001(7)
199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9)
嘉应学院学报(31)
龙岩师专学报(13)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文教资料(2)
北京:中华书局(2)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学习导刊(1)
赣南医学院学报(1)
福建西部客家话语音差异分析
作者:李雪丹  期号:第8期 来源:赤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客家方言  语音差异  比较研究 
描述:本文在对大量客家方言词的分析的基础上,对福建西部的永定、长汀和武平三地的客家方言进行语音方面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为客家话的研究提供一些事实依据。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及其对策
作者:唐海萍 丛皓  期号:第2期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系统  习得  负迁移  对策 
描述: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它有许多和普通话相同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迥然不同的地方.由于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客家学生在英语语音系统学习中往往存在各种偏误.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着重从辅音、元音、声调等角度探讨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浅谈客家学生学习英语音素的困难和纠正方法
作者:蓝唐  期号:第4期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纠正方法  客家学  客家话  音素  舌尖  学习英语  英语元音  初学者  双元音  上齿 
描述:本文拟对客家地区学生学习英语音素时在发音要领和发音方法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困难进行肤浅的分析及提出纠正的方法。至于学习英语音素的变体问题,拟在另文探讨. 第一部分英语元音音素Ⅰ、英语单元音(l)英语前元音
四川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分区
作者:兰玉英 曾为志 闵卫东  期号:第5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客家方言  语音特点  分区 
描述:语音特点和来源标准可把四川客家方言分为四川粤东片和四川粤北片,再根据地缘标准进一步把四川粤东片客家方言分为川西成都小片、川东南内江小片、川西南黄联小片。
客家方言中的言语禁忌及委婉表达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3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言语禁忌  委婉语  语言发展 
描述: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民俗学和语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客家方言的断代及相关音韵特征
作者:邓晓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音韵史所代  音韵特征 
描述:客方言形成于晚唐五代、宋初之间,这也是客家民系形成断代的最重要的语言证据。客话“窗双”与通摄字合流是一个重要的分区语音特征。
惠州龙门县左潭话语音概略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门话  粤语  客家话  语音特征  本地话 
描述:龙门县有两种方言:客家话和本地话,“本地话”的语言性质尚待研究,总的来说与相邻的粤方言和客方言密切相关.左潭镇禾仓村在龙门县城西边18公里处,龙门左潭话虽然具有一部分客家话的特征,但仍保留了一些粤语语音上的重要特点,应该划归粤语.
遗传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遗传学  脱氢酶基因  遗传不稳定性  蛋白质组分  棉花叶片  胁迫条件  黄萎病菌  酶学特性 
描述:黄萎病菌胁迫条件下棉花叶片的蛋白质组分析;中国人肺鳞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台湾客家汉族手肤纹学研究;烟碱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特性研究。
梅州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分析
作者:朴红梅  期号:第10期 来源:舞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舞蹈  艺术文化  客家人  梅州  形态特征  丘陵山区  精神家园  艺术形态 
描述:呈现。
台湾卓兰饶平客语音韵研究
作者:彭美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卓兰  饶平  客语  音韵  山摄 
描述:果。
正文各章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第二章主要為共時音韻系統的描述,分為聲母、韻母、聲調及音節結構四個部分。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共有十八個;韻母部分,主要元音有六、介音為 i和 u、元音韻尾為 i 和 u,輔音韻尾-m、-n、-ŋ、-p、-t、-k 俱全,再加上兩個成音節鼻音韻 m、ŋ,共有57個韻母。鼻化韻的例字數量少且分佈零散,暫不納入韻母系統當中。單字調有六:11、53、42、55、2、5,陰平調值特低,為饒平客語共有之特色。變調只發生在前字,其變調行為與構詞無關,一致由左至右進行變調。音節結構不脫一般客語之同化、異化限制,唯聲母與介音、主要元音結合之緊密,以及Z系聲母其後只接 i 或 e,較為特殊。
第三章主要探討聲母與聲調的歷史音韻。聲母表現大致與三十六字母之架構相符,也有例外之處,如「輕重脣不分」、「端知不分」、「群匣不分」…等,應是中古之前的聲母格局反映。此外,「書母、禪母少數讀為 f」是饒平客語的特色,古全濁聲母清化送氣」、「癸菊譜」今讀為送氣都有客家內部的一致性。聲調方面,大致上以聲母的清濁為決定聲調歸屬的主要因素,「次濁上、全濁上歸陰平」、「次濁平聲歸陰平」、「次濁入聲分陰入、陽入」、「次濁去歸陰去」都是客語內部的共同表現。少數親屬稱謂、地名、動物名稱則有較特殊的聲調表現。
第四章主要以十六攝為架構,依次探討該攝內的韻母表現,並對韻母的相對層次、來源提出個人的看法。山攝三四等讀 en、et,是卓蘭饒平獨有之特色,我們經由:音節結構、三等元音表現、四等元音表現、影母字洪音化、見系二等讀 en/et、咸攝四等「跌」字讀 et、南投國姓海陸部分山攝三四等讀 en、et,等現象進行探討,認為山攝三四等讀 en、et是經 ian、iat> ien、iet > en、et 變化的結果,基本形式應為 ian 與 iat,且細音介音失落與閩南漳州腔有關,與「四等元音為 e」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