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87)
期刊(196)
学位论文(10)
视频(8)
会议论文(5)
图书(5)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87)
期刊 (196)
学位论文 (10)
视频 (8)
会议论文 (5)
图书 (5)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305)
2013(176)
2012(195)
2011(152)
2010(151)
2009(96)
2008(75)
2007(29)
2002(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02)
其它(20)
海峡导报(13)
客家研究辑刊(6)
客家(3)
民俗(2)
广东党史(1)
北京:气象出版社(1)
华声(1)
青岛:青岛出版社(1)
“客家才女”备战客商大会 市职校邀请山歌大师汤明哲进校园授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汤明哲为学员示范山歌演唱技巧。 本报讯“客家才女人赞美,晓写论文晓写诗,德智体美齐发展,开口能讲外国语,沥翻晓背ABC……”昨晚,市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内传出悦耳的客家山歌,原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山歌大师汤明哲应邀来到学校,为正在全力备战第
粤港澳台妇女考察团来梅参观交流 客家妇女品质令人钦佩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罗娟娟通讯员邓玉文)2月28日至3月1日,由省妇联副巡视员、省妇儿工委办主任王远芳,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澳门特区政府妇女咨询委员会法定成员素梅率领的“粤港澳台各界妇女友好交流活动”考察团一行20多人来梅参观考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翁永卫,副市长陈丽霞会见了考察团一行。
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昨在武平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接1版 据悉,定光佛信仰是海峡两岸客家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打造定光佛文化品牌,唤起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共同宗教历史、文化和信俗记忆,并研究宣传海峡两岸定光佛的相关历史、宗教地位和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开幕式后,举行了客家民俗风情表演、定光佛祭
百年校园山歌萦绕第六届深圳客家文化节走进光祖中学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何穗生现场教全体师生唱客家山歌。本报通讯员 黄志 摄 本报讯 记者郑俊生,通讯员李青海、黄志报道:近日,第六届深圳客家文化节之“客家山歌面对面”专场活动在坪山新区百年老校光祖中学隆重举行。深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杨宏海、著名山歌演唱家何穗生女士、多名客家山歌青年歌手及光祖中学师生共14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在保护中迈向旅游市场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福州2月6日专电】自“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以来,著名的“土楼之乡”闽西永定县倾力打造土楼和客家文化两“名片”,持续加大土楼建筑和文化保护力度,深入开发土楼旅游资源。 据介绍,为保护土楼
惠州客家文化广场明年投入使用包括壁画长廊及民族服饰创意馆等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文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 《东江时报》记者艺明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林旭)昨日上午,“惠州客家文化广场”启动暨 “白马批发城”营业庆典在我市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总面积高达1.7万平方米的惠州客家文化广场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并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惠州客家文
打造客家特色支线机场 梅县机场飞翼商旅分公司1年服务要客逾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世锦通讯员建)记者从昨日举行的梅县机场飞翼商旅分公司成立1周年庆典暨与嘉州红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获悉,该公司成立1年来累计为梅州逾1万人次的要客提供独具客家特色的商旅服务,为“打造客家特色支线机场”提供了重要服务支持;融合众多客家文化元素的嘉州红茶进入全国各大机场,成为推介客
“客家山歌唱国防”晚会举行 同时进行国防知识竞赛颁奖,管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王宗强通讯员周玉奎钟磊)第十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和“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市昨晚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举办“客家山歌唱国防”暨“移动杯”国防知识竞赛颁奖晚会。市委常委、梅州军分区政委管林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国和,市政协副主席光明等观看了演出,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晚会上
客家祠堂淌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一客家古祠堂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
上页 1 2 3 ... 5 6 7 ... 14 15 16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