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生活的高楼
-
作者:华宁
期号:第2期
来源:江门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中 客家方言 陕西商洛 种植 老年人 客家话 老板 工资 员工 打工
-
描述:赶集,也需翻山越岭去镇上,由于人口稀疏,不能天天开市,因此,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俚语:“369,黑龙口”。也就是说,只有在每月逢单数的日子才开市赶集。 当我还在孩提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走出这穷乡僻壤
-
“侬族”考
-
作者:清风
期号:第3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汉族 海宁 越南 退伍军人 天津条约 法国 广西壮族 少数民族 族源 边境贸易
-
描述:地区。钦。廉、防、灵地区(今属广西)原本早已有客家移居,(太平禁牢记)载,廉州“俗有四民,一日客户,解汉音,居城郭、业商贾。”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亦有类似记载。明末清初,客家起师抗清,由于清兵
-
两名国外游客在永定客家土楼观光游览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选择中秋节来看永定土楼,就是想来这里体验不一般的客家民俗风情……”19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来自国外的两名游客在永定客家土楼观光游览,以亲身感受月圆、楼圆、人圆、家圆的中秋传统文化。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
“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复赛今明两日举行 梅州网将现场图文直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11月13日至14日,“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复赛将在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举行,梅州网将对复赛进行现场图文直播。
据了解,参加复赛的50名佳丽将在13日下午参加50进35复赛,14日下午将举行35
-
首个海外客家村预计5年内完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由马来西亚客联会倾力打造的浮罗山背客家土楼即将在未来3至5年内完工,这个以绿化生态自然为主题的圆形土楼,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海外客家村。该会署理总会长谢诗坚博士日前指出,这个以中国土楼为蓝本的客家土楼,将耗资千万令吉打造,占地约1万平方尺,共有3层楼。据悉,当地槟州州政府已于去年12月原则上批准客家土
-
客家土楼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视频 关键词: 热点
-
描述:在福建永定县下洋镇的“初溪土楼群”,是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内容之一,“初溪土楼群”共有36座土楼,由5座圆楼和31座方楼群集合而成,层层叠叠的土楼与青山、碧水、梯田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气势宏伟、雄奇壮丽的乡村景观。 初溪土楼群中最有特色的是集庆楼了,集庆楼建于公元1419年,距今58
-
你在惠州还好吗———一位惠州新客家与家人的对白(散文诗情景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禄泉
[时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人物:儿子、未婚妻、父亲、母亲]
儿子:那是一个冬季的日子,雪花飘飘,寒风呼呼。在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忽然刮起了一股旋风,“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我正是乘着这股旋风,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水土……哇!那是一波狂潮,从内地驶向南方的车流根本
-
围龙屋:品读客家传承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围龙屋
“一座围龙屋,一座客家城”。到梅州旅游,一定要看围龙屋。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其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
-
刘湲交响音诗《土楼回响》和声技法研究
-
作者:成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回响》 和弦结构 和声逻辑 调式调性 全息 功能与色彩
-
描述:响乐。”1并且音乐理论界也开始了对该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本文就是在论述这部作品和声技法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使和声与中国民族化音乐完美结合,从而对“和声民族化”的问题提供一些可接受的、可借鉴
-
河坝个歌-利玉芳诗作之客家书写研究
-
作者:陈丽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玉芳 客家意识 本土认同 女性形象
-
描述:為隱微、激昂和清明三個階段,呈現流動之風格。
198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在威權統治下,其客家意識萌發,將原鄉記憶書寫及對母語的憑弔,藉由同為「他者」的女性經驗書寫,悄悄發出「隱藏的聲音」。1996年第二本詩集《向日葵》出版、受到解嚴之後種種社會運動之影響,其作品的關懷「主體」從女性擴大到族群、環境生態和台灣國際地位等社會現象,客家意識亦轉趨濃烈,開始以母語創作,紀錄大陸尋根之旅的所見所思。2000年第三本詩集《淡飲洛神花茶的滋味》出版,其客家認同明顯在地化,嘗試以客語歌謠書寫記憶中的童年、家鄉和風俗文化,充滿懷舊之情。2010年第四本詩集《夢會轉彎》出版,面對多元化社會的「主體」紛擾,以包容、豁達的心境書寫生活中的人事物,風格溫馨,透露超越現實的「主體合一」之期待。
本文經由分析利玉芳的客家意識在創作歷程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探討其客家書寫策略所認同的內涵是什麼?客家身分與詩中的女性形象從「激進」轉趨「保守」之關係如何?
最後,藉由利玉芳在女性經驗和客家意識之間擺盪的書寫,以不同的語言抒發她對現實生活的關懷,以及當代政治、社會事件的批判,說明作者對改變女性、客家族群和台灣的邊緣位置的期待,以及身為台灣本土客家女詩人,從事創作,不僅具有為傳統女性開創出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方式之意義,亦確立其客家身分之認同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