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竹枝词研究
-
作者:罗俊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竹枝词 演变 歌谣 互动
-
描述:互动影响的论述也较少。为此,对岭南竹枝词进行系统性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界定竹枝词的概念之后,详细分析了岭南竹枝词的成因、兴起及繁荣、发展及流变,对岭南竹枝词的题材和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探讨岭南竹枝词的总体风格和艺术特色;并结合流传甚广的客家山歌、潮汕畲歌、摸鱼歌、木鱼歌等岭南歌谣,在比较研究中探求异同,研究两者间双向影响和互动,进而从文化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探究岭南竹枝词所蕴含的思想意识、文化特征、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力求为岭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一种独特视角的审美观照。
-
赣南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研究
-
作者:王贵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 吉祥图案 装饰 应用
-
描述:刻,值得我们后来人进行研究学习,并加以传承和创新。本文主要阐释了“吉祥图案”与客家人民生活的关系,首先对赣南客家文化体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客家民系文化特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特征的联系做了概括性介绍、其次按照装饰题材进行了分类并与中原地区的吉祥图案做了细微比较,以便下文展开。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内涵对传统吉祥图案影响的阐述,引出传统吉祥图案在赣南客家人民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全景式的分析了建筑、服饰、手工艺、生活器物中吉祥图案的演变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演变、传承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了出客家吉祥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南康客家“鲤鱼灯”为个案
-
作者:张玉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民俗体育 调查研究 鲤鱼灯
-
描述: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1、南康客家“鲤鱼灯”最早由宫灯演变而成,产生于唐末,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受赣南地区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它的发展经历了鼎盛—萧条停办—恢复三个重要时期。“鲤鱼灯”是龙灯
-
从困惑到解惑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从来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历程而推进的。客家人根在中原,是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凸现客家文化的特征,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客家学研究的一代宗师罗香林先生所著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就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此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关于客家源流问题基本达成了共
-
客家围屋如何寻求突围
-
作者:傅亮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特约记者傅亮
近来,“西安兴教寺被拆迁”“凤凰古城门票调整”事件,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去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客家围屋名列榜单。进入预备名单的客家围屋现状如何?今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近日,记者在“客家围屋申遗主
-
式微的客家童谣企望焕发生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江区实验幼儿园小朋友边唱童谣边模拟以前的劳动场景。
泮坑客家文化览胜园客家童谣廊
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客家童谣,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琅琅上口、想像奇特。一首客家童谣就是一首客家生活的田园诗,就是一幅客家民俗的风情画。客家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听童谣、念童谣,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客家文化,塑造着客家人的
-
赣台客家缘两岸一脉亲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老井
古浮桥
■作者简介
钟东林,笔名金中,作家、评论家、策划人、客家文化学者。出版发表300余万字作品,近年转型影视与晚会策划、撰稿。是百集电视系列片《我是客家人》策划人和总撰稿,中央电视台大型原创文艺晚会《原乡情》《橙乡飞歌》及第6届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第28届
-
凌晓芳:21载潜心收藏客家花帽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凌晓芳展示她收藏的花帽。
戴客家花帽的孩子。
凌晓芳创作的客家花帽油画。
谢利生文/图
她从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对客家花帽那精致的图案花纹产生了浓厚兴趣。1992年,大学毕业后的她开始了收藏客家花帽,如今20多年过去,已收藏各式绣花客家花帽2000多件,并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
-
《客家山居图》:再铸岭南本土意象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山居图》草图局部“雁鸣湖、雁南飞茶田”段 刘思东作
陈永锵为《客家山居图》题字。
画家们在深入创作长卷。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张彦在长卷上开笔。
周国城
廖红球
刘思东
《客家山居图》是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2013年策划的重大创作计划。
8月29日
-
在客家匾额中镌刻梦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德周刘思琦
一袭唐装,一副黑边的老花镜,一双灵巧的手,随着刻刀的游走,木屑翻飞跳跃……8月28日,在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匾额制作人肖天长的工作室里,64岁的他正一丝不苟地雕刻着匾额。没过一会儿,只见几个大字便跃然匾额上。
“每块匾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的制作工艺兼具辞赋、诗文、书法、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