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参选市议员 周燕霞华埠访侨团 客家妹回娘家寻求支持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竞选法拉盛区市议员的周燕霞11日拜会崇正会等客属侨团。 (叶永康摄)
【侨报记者叶永康3月11日纽约报道】竞选法拉盛区市议员的“客家妹”周燕霞11日拜会崇正会等客属侨团,寻求支持。她誓言一旦当选,必定以客家人的坚强勤劳精神,当一个好的人民公仆。
周燕霞在她的竞选团队陪同下,先到联成公所,汇
-
观众与演员合唱客家山歌 《悠悠东江情》昨晚惠州首演展示惠州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型情景歌舞剧《悠悠东江情》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本报讯 (记者钟 山)昨晚,展示惠州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的情景歌舞剧《悠悠东江情》在市区西湖大剧院举行惠州首次公演,精彩演出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选用了经典客家山歌
由市歌舞剧团表演的 《悠悠东江情》通过离乡30
-
两百年围屋曲水楼惊艳亮相 ■是惠阳区文物普查新发现■该围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曲水楼一角。
曲水楼大门。
▲曲水楼外观。
◆曲水楼内部。
本报讯 日前,惠阳区文物普查队在开展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作业时,在淡水洋纳村发现了一座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清代客家建筑曲水楼(又名“八阁楼”)。
建筑形态为回字型八阁碉楼客家围屋
据了解,惠阳区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
许嘉璐昨天下午抵台:除参加两岸客家论坛外,还将会连战、吴伯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据台湾“中央社”21日报道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语言学家许嘉璐今天下午搭机抵台,随后即参加第三届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综合座谈会,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许嘉璐这一次是应邀来台参加第三届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他下午搭机抵台时说,盼了很久终于来到台湾,感觉很亲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并说,语言太受拘束
-
前移43米,红楼搬新家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百年老屋整体平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红楼”平移引起周边市民的关注。社区记者 陈以怀摄
社区记者 陈铭 段灿 实习生 孙晔 报道 看似巍然未动,实则它在以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速度缓慢往前移动,目标是———前方43米,是它的新家。从前天开始,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一栋百年老房前不时有人前来看稀奇热闹。老房子的整体平移工程,意
-
老伯画锄头“粉丝”要出高价买60岁客家老人古世共半年创作2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世共老人花半年创作了一套共213张反映旧时客家农村的民俗画。 社区记者王子荣 摄
为了让老人怀旧、让孩童知新,家住罗湖经典花园的退休老人古世共凭着记忆,花半年时间创作出213幅反映旧时广东客家农村的生产生活用具及特色场景钢笔画。其间,不少“粉丝”欲出高价购买,被古世共一一回绝。在重阳节到来之
-
滚石歌手从小爱唱客家山歌 本报记者专访签约滚石并推出首支个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佳晋(左)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我特别喜欢客家话淳朴的乡音、婉转悠扬的音调,也正因为这份喜欢,我从小便开始从同学口中、电视上学习客家话。在学习客家话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地爱上了客家山歌。” ——— 李佳晋
■ 本报记者林 旭
在2007年《非常6+1》惠州选秀的舞台上,自
-
惠州人也有自己的“鸟巢”了记者探营省运会主要场馆,以客家围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金山湖游泳跳水馆造型和金山湖体育馆类似,只是更为小巧。
银灰色的金山湖体育馆设计为弧线结构,是为了和后面的山水相配。
以客家围屋为理念设计的市中心体育馆远望也像“鸟巢”。
本报讯 7月3日,广东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倒计时牌正式启用,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最后一个年度。记者了解到,惠
-
新客家坚毅努力实现创业梦想三峡移民柳德树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今年春节,柳德树格外忙碌,他跑遍了浙江、上海、山东、北京等地的一些水处理设备研发机构和公司,为组建公司的研发团队四处取经,招兵买马。
勤劳自立
跑遍珠三角寻找创业项目
今年48岁的柳德树家乡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2000年9月,作为三峡移民,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到我市博罗县龙溪镇安家
-
新竹地区还老愿仪式之研究
-
作者:谢赐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斋仔 还愿 道士 生命礼仪 海陆 新竹地区觋公 师公 客家 还老愿 仪式专家 香花僧 和尚仔 先生
-
描述:新竹地區的客家人而言,還老愿儀式等同於個人的最後一個生命儀式,而儀式中所揭示的「酬還」觀念,實係本區客家人對於生命的終極心態(ethos);而這對漢人社會與文化研究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