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
作者:侯秋霞 何尚武
期号:第2期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人格 塑造 价值取向
-
描述:客家文化对客家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客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客家人的人格特质;崇文重教和浓厚的家教氛围锻造了客家人的人格模型和范式;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对人格形成也有熏陶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文化积淀是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客家文化对人格影响的重要作用.
-
客家“特性”、族群认同与区域社会史:关于客家研究的理论反思
-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5期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民系 族群 区域社会史
-
描述:应采取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把客家当作一个“族群”,而不是一个“民系”加以研究,研究主题应以“客家形成”取代“客家特质”.面对客家问题复杂的“层累”造成的过程,最好的研究办法是“倒溯”式地展开历时
-
贺州建设华南生态旅游名城的若干思考
-
作者:邹红英
期号:第2期
来源:旅游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旅游产业 经验 贺州 华南生态旅游名城 思考
-
描述:客家文化特质、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健康休闲区等方式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加强营销造势,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对旅游行业指导和监管,保障其健康发展等思考。
-
非营利组织推动社区产业发展之社会资本与协力治理:以阿里山有
-
作者:陈定铭 赖彦澄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有机部落 社区产业发展 社会资本 协力治理
-
描述:分地传递知识与资源;此外,其"润滑剂"特质有助于协力伙伴减低冲突,有效达成协力运作的共同目标。然而,紧密的社会资本可能同时产生网络关系的排外性与封闭性,导致社区产业发展信息垄断、资源停滞、课责归属
-
略论客家意识
-
作者:冯深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客 客家意识 平远县 人们共同体 汉族 客家妇女 客家地区 山歌 祖宗 陆秀夫
-
描述:地区,客家意识却不因此而消失,它依然成为联系这支人们共同体的情结,成为他们之间认同的心理特征,成为这个群体在极为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团结奋斗、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把客家意识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对于了解客家群体的本质特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宁化客家祖地的世界级品质及其开发
-
作者:罗金华
期号:第1期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祖地 宁化 旅游资源 品质 开发
-
描述:家祖地的文化现实,研究现代客家人的旅游兴趣、大手笔开发世界级旅游资源,还应以文化为载体,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源开发,弘扬客家精神,挖掘客家文化精髓,展示与体验客家文化,通过构建客家文化体系,保护
-
客家图语 ——始兴围楼“天门阿公”装饰艺术解构
-
作者:钟英明 黎洁仪
期号:第4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兴 围楼 天门阿公 灰雕 彩画
-
描述:天门阿公是广东省始兴县客家围楼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客家地方文化色彩,是客家围楼建筑艺术中的珍品,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续,及中庸和乐精神的写照。解读它的图案语言和工艺制作,有助于我们体味客家文化的源流和精神实质,进而加强对客家围楼建筑的认识和保护。
-
从岭南出山的现代艺术精灵
-
作者:徐肖楠 施军
期号:第8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文化 现代文学 艺术精灵
-
描述: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岭南作家群,大多出身于岭南客家。由于客家来自中原而较多秉承了中华古代文化传统与精神,这批作家亦较多继承了中华古代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都从岭南地域文化中冲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和思想,熔铸成各自的艺术特色,并表现出某种共性特征。
-
粤北客家民间文学简述
-
作者:曾汉祥
期号:第2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地方文史
-
描述: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客家人中,流传着大量山歌、哭嫁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学,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文学透露出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作品凝聚了客家人曲精神,是粤北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
聚落·会馆--洛带客家移民文化之初探
-
作者:马跃峰 张庆顺
期号:第2期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落 会馆 客家民系 移民文化
-
描述: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洛带镇是客家移民的"净土".在那里比较顽强地显露出移民独特的"个性":其物质形态反映在居住建筑上,完全大异于其他地区的模式;精神形态则主要表现在会馆建筑上."会馆建筑"作为各省移民同乡聚会之所,是洛带移民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见证,也是背井离乡的客家人在新环境中的精神认同和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