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性的生命与文化:评王勇英的“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
-
作者:谭旭东
期号:第12期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诗性 作家 童年 儿童小说 客家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生命 风景 少儿
-
描述:套书在书写童年、地域文化和生命方面是很成功的.
-
梅州原生态客家古村落:古道驿站书写历史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位于粤东客家地区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的600多年古村落玉水村,曾是粤东和江西商品流通运输的必经之地。这里民风淳朴、古树参天,遗存大量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以及盐商古道、古驿站等,被专家学者称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
玉水村坐落在梅江区北部,距梅州市区10多公里。在玉水村西边,一段用石块和
-
客家书写 台湾客家文艺作家作品目录
-
作者:黄恒秋
来源:客家台湾文史工作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客家书写 台湾客家文艺作家作品目录
-
当代文学客家方言书写第一人:钟肇政
-
作者:赖一郎
期号:第3期
来源: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方言书写 美学意义 钟肇政
-
描述:钟肇政为中国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做出了贡献。
-
gaya精神的展现与彰显-论钟肇政雾社事件系列书写之诠释观点
-
作者:郑静穗
期号:第15期
来源: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肇政 原住民 雾社事件 gaya
-
描述:史事件,以不同於一般史實觀看的角度,探查在抗日意識外,他們所奉行不渝的gaya精神,才是引領他們起身反抗的重要關鍵。另一方面,從主要故事人物「莫那•魯道-畢荷-阿外-林兵長」這四人,爬梳並整理出鍾肇政筆下所凝塑而成「性格有異,精神該是一貫」(鍾肇政2002:263)的形象,藉由故事人物的性格描繪,融合作者個人意識,重現人物外在形象和時代精神,在以歷史為底的文本裡,對熟悉的歷史背景再行創造,建構具體的敘事情節,不僅引起讀者的共鳴,亦可覺察他懷抱著對臺灣關懷的深厚情感,賦予在這個歷史事件中,呈現出有別於現實的歷史題材書寫。
-
陈素宜之书写对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影响
-
作者:王淑芳
期号:第12期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陈素宜 文化寻根
-
描述:并搭配大量饮食文化和民俗信仰、方言等,来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客家文化。
-
用心书写客家文化的 “音乐符号” ——闽西客家原生态山歌手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许开聪、李银兰在演唱。 曾志明 摄
□张锋育
“敢久唔前唱山歌,声音又哑痰又多;敢久唔前见哥,情较少来忆较多……”不久前,在“龙岩市首届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上,由上杭县选送的客家原生态歌曲《歌有情妹有意》从众多实力强劲的参赛歌曲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金曲的第三名。听过这首歌曲的人
-
历史记忆建构的「民族」意涵:李乔台湾历史书写的认同流变与文
-
作者:张怡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乔 历史书写 民族想像 认同流变
-
描述:,此作品發表在軍中的刊物上,在意識形態上與當時國民黨政府所宣傳的歷史觀點較為契合。在此著作中,李喬所描述的主人翁羅福星是中國來台領導抗日人士,於文化身分上具有強烈的歷史寓意,與國民黨政府領導台人、治理台人反共抗俄,有頗多文本與現實社會的相互呼應之處。 到了《結義西來庵》時李喬開始著手書寫台人的抗日運動,噍吧哖事件是台灣抗日運動史上規模最大,最後一次的武裝抗日活動,所受到牽連的人數也是最多。李喬以此作為書寫題材,除了表現台灣人民不願被外族統治的民族氣節之外,也在文本中展現了台灣人民為了自我生存環境而戰的生命情感。之所以如此的不同,在於李喬的田野調查讓歷史書寫的真實性更為完備,並且開始注意到台灣人民的抗日並非僅止於民族意識而已,而有更多層面的生活、生存問題。 《寒夜三部曲》為李喬的代表著作,其書寫時間脈絡貫穿日本的五十年統治,並以家族史的形式表現台灣在日治時期殖民統治的變貌。此著作成為李喬在文壇裡的代表著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此三部曲所展現的土地意識,以及抗日的生命經歷書寫,為台灣的抗日運動史提供不同的詮釋角度,而這也成為李喬往後書寫展演的歷史文本的原型。 《台灣,我的母親》則是汲取《寒夜三部曲》第一部《寒夜》題材所改寫而成的敘事史詩,此文本除了是以長詩形式表現之外,文本中以客語書寫也是一大重點。這與一九八○年代客家意識的高漲有極大的關聯。李喬試圖以客語書寫來喚醒客家民眾對於客家文化的重視,以及描繪客家先民渡海來台的生命經歷,作為客家人閱讀自我歷史,形構客家意識的重要歷史文本。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是李喬另一個代表著作,此書主要是描寫二二八事件台灣人民受到國民黨政府屠殺的慘況,以及後二二八時代台灣人民如何在戒嚴體制的統治下渡過創傷而又不敢言說的生活。在上冊時,李喬利用碎片化的歷史,呈現全台各地被屠殺的慘況,基隆海濱、台北中山堂、台中市區、嘉義水上機場、高雄壽山都可看見李喬著墨的痕跡。小說主角林志天是現實人物鍾逸人的原型,以其在二七部隊如何帶領台灣民眾武裝抗日作為書寫的故事主軸,並描述其後十多年的監獄生活與經歷。李喬的《埋冤一九四七埋冤》開啟了新的台灣民族想像,此想像是異於中國的民族認同,而是建立於台灣土地意識上的台灣民族意識。 《情歸大地》為李喬在兩千年政黨輪替後的著作,其作品的歷史探討重回一八九五的中國與台灣在甲午戰爭斷裂的年代。透過比較台灣庶民與中國仕紳對於日本帝國軍隊進入台灣的戰鬥,凸顯兩者之間中國仕紳唐景崧、劉永福、邱逢甲的潛逃,以及台灣一般庶民為了土地、愛鄉愛土情懷留台抗日的氣節。李喬透過對客家民族英雄吳湯興的描寫,除了表現出台灣人民的土地意識,而起來抗日之外,也同樣於其中呈現客家意識。從這文本我們可以發現李喬的書寫依然以《寒夜三部曲》作為歷史意識的原型,而《情歸大地》則可以作為《寒夜三部曲》的前傳。 綜觀李喬的歷史文本書寫,可以看到其民族意識的流動,從中國意識向土地意識與台灣意識的流變,如此的轉變也與其書寫模式有關,並且與社會脈絡形成對話關係。我們可以從李喬依系列的歷史文本書寫的關照,可以看到台灣歷史與現今台灣社會的對話關係,以及李喬在歷史書寫上自我成長的軌跡。
-
两岸客家书写与客家文学发展之研究
-
作者:刘焕云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史的长河中,客家人曾经迫于现实,为了寻找安身立命的处所而到处迁移。所谓客家人,
-
客家老人书写财富传奇:一棵树每年“结”出一辆小汽车
-
作者:碧云天
期号:第5期
来源:金融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橄榄树 三棱橄榄 客家 小汽车 种植基地 绿色银行 老人 新加坡 天鹅湖 财富
-
描述:地,鲜果卖到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等地,有台商甚至提出用5亿元买下他的农场。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遍地黄金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