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26)
期刊(166)
学位论文(51)
图书(47)
视频(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26)
期刊 (166)
学位论文 (51)
图书 (47)
视频 (9)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249)
2013(81)
2008(46)
2005(4)
2001(2)
2000(2)
1999(2)
1993(1)
199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3)
客家研究辑刊(11)
大舞台(3)
招商周刊(1)
南风窗(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黄金时代(1)
时事资料手册(1)
广东教育(高中版)(1)
人物(1)
东江客家山歌大赛明年办 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将通过各种渠道宣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张展鹏)12月26日,惠州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成立大会在惠州宾馆举行。2009年,该会将策划并组织全市大型专题文化论坛和经济讲座,建立网站宣传惠州文化,还要筹划东江流域客家山歌大赛。 惠州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幼荣担任会长,他介绍说,成立该会的目的是弘扬文化、拓展经济建设,以后
我市已有粤曲社团百余个惠州本地戏剧文化受广府和客家文化双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董智媛)2009年1月3至6日,我市2009年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之 “雅居乐地产·粤剧专场”将在我市西湖大剧院举行,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等单位的著名粤剧演员将连续4晚为我市观众献上《山乡风云》、《狸猫换太子》、经典折子戏专场、《三脱状元袍》等经典剧目,我市不少粤剧爱好者纷纷表示欢迎
“中华客家网”正式开通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福州7月9日专电】(记者刘卓林凯)以建设“全球客家人网上家园”为目标的“中华客家网”,9日下午在福建省龙岩市正式开通。 客家人门户网站“中华客家网”由龙岩市政府与新华社福建分社主办。客家人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客家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广受关注,但互联网上
《客家女》雕塑昨揭幕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小孩在《客家女》雕塑前照相留念。本报记者杨建业 摄 本报讯 (记者廖桂旭)昨日,《客家女》雕塑在市区江北东江公园揭幕,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并留影。 《客家女》主体颇为壮观雄伟,背靠东江翘首。据介绍,雕塑高8.3米(含基座),为铸铜制作工艺。《客家女》雕塑为我市目前最大的铸铜雕塑,由市规划建
增城展出客家百米历史长卷画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郑佳欣通讯员/邱远祥)记者昨日从增城市获悉,从即日起至8月5日,长达123米的《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巨幅国画长卷在增城市增城广场展出。据介绍,增城是珠三角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区,最早迁入是在南汉大有七年(公元934年),距今约1070余年。增城市有关领导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激发文化界
西乡山歌集外地人著就 李作棉耗时一年写成《西乡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吕婷)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作棉耗时一年创作的《西乡客家山歌》刚好收笔。已在宝安区西乡居住20多年的李作棉是河源人,1952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山村。他四五岁时开始读唐诗宋词,7岁就能吟诗作对,12岁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作品,被村里人称为“神童”。 李作棉创作的客家山歌全部取
客家山歌剧 首演获得成功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颜家梁 通讯员 陈春火 胡 蓉)昨晚,石岩客家山歌剧《应人石传说》在宝安区文化馆正式上演,该剧以其凄美的爱情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山歌唱腔吸引了场内观众。 据介绍,民间故事《应人石传说》一直以来在石岩本地用客家话口耳相传,2007年被列为宝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岩客家山歌
“中华客家网”在客家祖地龙岩开通 填补了国际互
作者:林阿玲 吴祯德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由龙岩市人民政府与新华社福建分社联合主办,以建设“全球客家人网上家园”为目标的“中华客家网”(www.zhkjw.net)于昨日下午在客家祖地龙岩正式开通。新华社福建分社社长王海征和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工委书记杜乔元共同点击开通网站。  &nbs p;客家人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
自学泥塑成就客家“泥人刘” 梅县刘衍声作品挤进全国美展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梅州9月4日讯】正在广州广东美术馆展览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展厅里,有一件取名为《新路》的泥塑作品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泥巴塑造了4个只有巴掌大小的客家山村里一家三代喜气洋洋的农民,正围在一台手提电脑前上网推销他们的农产品金柚,旁边一条小狗好奇地看着他们。作品原始质
同治年古婚床 龙川乡野出身 选用楠木鎏金雕刻现藏万绿湖客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张采用珍贵楠木制作并有鎏金雕刻的清代古婚床,市面估价现已超过了100万元人民币,而且这张古婚床与之配套的鎏金雕刻的梳妆台、梳妆凳至今保存完整。昨日,这张雕刻精美的清代古婚床首次在河源市万绿湖客家风情馆展出。 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 据万绿湖客家风情馆馆长赖启灵介绍,该婚床是当地文物普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