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客家文化精华 塑造农村文明风尚
-
作者:刘晓军
期号:第11期
来源:党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明和谐 文化精华 客家 历史文化资源 风尚 精神追求 群众基础
-
描述:江西省赣州市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托赣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找准客家历史文化与时代文明的结合点,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客家历史文化,在农村培育出有群众基础和时代特色的共同精神追求,塑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貌。
-
述职报告也可以“晒”
-
作者:曾志杨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职报告 述职述廉 社会监督 政务公开 宿迁市 政务网 互联网 江苏
-
描述:晒工资、晒收藏、晒心情……在网络上,晒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江苏省宿迁市也将官员的述职述廉报告晒于互联网——张贴在政务网中,供社会监督,成为宿迁政务公开的一道新风景。年终将至,各单位都将述职,述职年年要做,久而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
-
作者:周建新 张勇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客家 三僚村 文化生态旅游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
描述: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
中国直销:如何开发农村市场
-
作者:禹路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商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市场 城市化进程 农民工群体 直销 中国 社会群体 改革开放 进城就业
-
描述:农村市场客户群,狭义地细分为两类社会群体:一类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GDP的增长,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成为城市新客家的8000万市民。这其中尚不包括未取得市民身份的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群体(约7000万人左右),因为经历工
-
客家人宴席饮食的审美意蕴
-
作者:谢菲
期号:第1期
来源: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宴席 饮食风俗
-
描述:以广西玉林博白县龙潭镇大安村为个案,探讨客家人生仪礼宴席饮食活动的审美特点。研究表明:人生礼仪宴席是客家饮食文化的精髓,熔铸了客家人生活实用美和人性和谐美的审美情趣,反观了客家村民的群体观与社会观。
-
劳动与山歌——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
作者:王维娜
期号:第2期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劳动 客家山歌 传承 文化生态
-
描述:本文主要以长汀为例,考察传统时期闽西的劳动生产方式如何构成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挑担、砍柴、走纸寮作为闽西传统时期的主要劳动生产方式,以及与这些劳动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
四川客家人的信仰与习俗
-
作者:李映发
期号:第2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仰习俗 四川人 客家人 移民社会 地域差异 多民族 汉族 清代
-
描述:四川人的信仰习俗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藏、彝、羌、土家等兄弟民族十余个,本文主要讨论汉族的信仰习俗。清代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各省入川移民绝大多数是汉族。清代移民五方杂处,长时期的习尚相染,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习俗。四川地域辽
-
广东客家农民的高生育观念
-
作者:李涌平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客家人 农民 生育观念 生育率 育龄妇女 生育行为 人口调查
-
描述:客家人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吉,还形成了特有的客家生育观。本文试图从迁移──高生育的历史继承性、语言──生育扩散性及生育的生殖崇拜这三个方面解释客家人的高生育水平,并简单地论述了传统生育文化和现今社会适应的问题。
-
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味菜
-
作者:廖楚强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风味菜肴 菜谱 制作
-
描述:客家,是以聚居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地带的汉族居民为主,同时包括散居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四川、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华侨社会中的一支庞大汉族民系.客家人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和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味.
-
客家山歌概述(二)
-
作者:温萍
期号:第4期
来源:广州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切分节奏 音乐 节拍 艺术风格 社会历史背景 艺术形象 艺术形式 拍子 特点
-
描述: 三、客家山歌的音乐及其特点山歌中的音乐和歌词,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山歌中艺术形象的创造和表现,是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共同完成的。“客家山歌”之所以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是有它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