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机遇 构筑旅游大产业
-
作者:陈晓春
期号:第12期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把握机遇 旅游业发展 定南县 客家民俗 旅游资源 京九铁路 招商引资 发展旅游业 安远三百山 海外客源市场
-
描述:把握机遇构筑旅游大产业●定南县县长陈晓春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紧靠广东沿海及港澳台地区的定南,位于安远“三百山”和龙南“武当山”旅游网络的中心位置,又是全省旅游业发展“一轴带两环”总体框架的主轴——沿京九...
-
论闽粤赣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
-
作者:闫兴亚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边 客家文化 区域旅游合作
-
描述:闽粤赣边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客家文化”.该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其中包括在旅游业、旅游行政单位、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将会促进该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
-
重商性(四)
-
作者:司徒尚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视频 关键词: 文化
-
描述:本集视频主要讲的是,岭南文化性,地域性对商业的影响。
-
明清客家地区的经济开发
-
作者:周琍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 客家地区 经济开发
-
描述:客家是中国汉族中一个独特的民系。其所处闽、粤、赣边区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明清时期,客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垦荒辟地,开发物产,兴山利;积极发展纺织业、制瓷业和矿业等手工业;开展商业贸易,促进了市镇的繁荣,形成了客家地区的早期经济开发格局。
-
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促进粤闽赣客家地区旅游合作
-
作者:房敏
期号:第35期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千里客家文化长廊 旅游合作
-
描述:赣州、龙岩、梅州、河源、惠州等地达成共识携手共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是客家地区旅游合作的重要举措。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一合作有其必要性,共同的客家文化、便利的交通、政府的重视为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围绕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将促进客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并推动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
-
客家人与广西经济开发的历史考察:以民国时期的广西地方志为例
-
作者:黄震
期号:第1期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志 客家人 经济开发 广西
-
描述:业方面,他们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在造纸业、制糖业和制靛业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商业方面,在"无东不成市"的商业格局和"西米东输"的贸易上,他们用其辛勤的汗水占有一席之地;矿业方面,客家人更是独领风骚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铜鼓县旅游产业发展
-
作者:涂婷婷
期号:第19期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游产业发展 铜鼓县 转型升级 旅游发展 旅游专业 战略思想 优先发展 服务业发展 毛泽东 客家文化
-
描述:2013年初,宜春市委、市政府吹响了服务业发展三年大会战的号角,铜鼓县积极响应,制定了《铜鼓县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大会战工作方案》,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思想,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铜鼓旅游发展。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铜鼓县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值得领导干部思考的问题,
-
梅州客家人的植物崇拜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崇拜 客家人 梅州 民间信仰 植物种类 文化传统 生产习俗 生产过程
-
描述:梅州客家人主要生活在粤东山区,因山区植物种类丰富,加上环境恶劣,他们在生活过程中结合文化传统形成了众多形式的植物崇拜。植物崇拜多表现在婚嫁生育、民间节俗、民间信仰等方面。而在农林、水业、工商业、建筑航运等生产过程和生产习俗中,很少有植物崇拜现象。
-
以民间艺术的名义开小店赚大钱
-
作者:乐耀辉
期号:第3期
来源:理财周刊:月末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术品 名义 大钱 生活情趣 商业价值 商业中心 广州市 创业 消费者 客家人
-
描述:当创业冲动遇上生活情趣.艰辛的创业就会变得舒适悠然;当一种民间艺术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就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自称广州新客家人的蒋明正好搭上了春天创业的末班车,2004年5月15日以陕西民间艺术的名义.在广州市商业中心——天河南六运三街开店迎客.不到两年已赚了个满钵。[第一段]
-
发展休闲经济打造梅州特色旅游
-
作者:郑元
期号:第8期
来源:北方经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闲经济 旅游 客家
-
描述:虽然当前梅州旅游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发展瓶颈旅游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高;主要景点分散且规模较小,精品开发缺乏,特色开发不足;旅游项目缺乏整体包装宣传,品牌影响力不够;交通、住宿和娱乐等配套产业发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