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41)
期刊(1767)
学位论文(497)
图书(189)
视频(86)
会议论文(50)
图片(3)
人物(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41)
期刊 (1767)
学位论文 (497)
图书 (189)
视频 (86)
会议论文 (50)
图片 (3)
人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5(87)
2014(2357)
2013(571)
2011(552)
2010(473)
2009(262)
2008(227)
2004(42)
2001(7)
2000(4)
按来源分组
其它(623)
方言(65)
学术研究(16)
农业考古(14)
岭南文史(11)
闽台文化交流(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旅游(3)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当代语言学(1)
不断进取,不断开拓,把客家方言的研究推向新台阶
作者:詹伯慧  期号:第2期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客家  客家方言  国际研讨会 
描述:载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方言的研究和客家文化的建设,以至客家地区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密切的...
客家方言的源流及与赣方言的关系
作者:冯桂华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赣方言 
描述: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客家方言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不过,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客家方言和赣方言都有资格作为现代汉语独立的大方言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研究
作者:陈方  期号:第6期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音对应规律  推广普通话  北京音  方言调查  汉语方言研究  现代汉语方言  方言分区  方言区  客家方言  现代汉语教学 
描述:汉语方言分为种:北方官话、上
客家話“打”字語法化初探
作者:邱湘雲  期号:第16期 来源:國文學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話  語法化  方言   
描述:話「打」字用法的演變脈絡,從中可以看到:客語「打」一字而多義,詞義範疇日益擴,語法化程度較深,詞彙用法靈活,展現了客家方言獨具的特色,而由其語法化歷程也可照見方言詞彙發展和華語的異同所在。
清代汀州客家方言诗探微:以客家方言诗《年初一》为例
作者:王水香  期号:第5期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汀州  客家诗歌  方言  中原古音 
描述:清代汀州客家诗歌与客家方言的联系是客家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清代的汀州地区出现了纯客家方言诗歌,本文以林宝树的《年初一》为代表,探索分析客家方言诗特有的语音、语义特色。
方言破译者
作者:王璞  期号:第22期 来源:商业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译者  侦探小说  美国人  图标  颜色  吴语  闽语 
描述:lenParker)共同创办的有声方言网站叫乡音苑(Phonemica).
广东大学生英语语音可理解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庄小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语语音  可理解度  语音错误  广东学生 
描述:通过对广东三大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的共90名大学生的英语录音进行语音可理解度实验,发现广东大学生英语语音可理解度的平均值在0.799左右,而零语境条件下只有0.467。SPSS13.0的检测结果发现,广东三种方言的学生低语境和零语境的可理解度分值,都分别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十九世紀檳榔嶼華人方言群社會與幫權政治
作者:張曉威  期号:第3期 来源:海洋文化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檳榔嶼  檳城  海外華人  華人方言群  幫權政治 
描述:」,和另一個由廣府、客家、潮州及海南四大方言群所聯合組成的「幫聯」相抗衡及合作。至於「幫聯」組織的特色,就是一個跨省籍和跨方言群的聯合陣線。
一百五十年前新安(香港)客家方言声母及其流变
作者:田志军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客家  新安 
描述:笔者利用1866年巴色会传教士所编客家话罗马字《马太福音》研究了一百五十年前的新安(今香港)客家方言语音及其流变情况。本文讨论了声母系统及其演变。
从文化生态学看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以客家俗语为中心
作者:钟舟海 凌汉华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方言  保护  客家俗语 
描述:语的文化生态价值,侧重其在语言生态系统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价值;探究保护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对策,包括当前各地已采取的措施,以及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