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之光”进入塔身组装阶段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16日,市区城市文化广场地标塔――“客家之光”开始进入塔身组装阶段。“客家之光”地标塔建在客家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和会议中心组成的建筑群中心,塔高50米,底座为圆形,直径8米,塔身中间最细处直径2米,最高处直径8米。地标塔建筑结构为钢结构,外部使用钢化玻璃。将于今年9月份与城市文化
-
客家民居【建筑鉴赏】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先祖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为躲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前后历经两千多年。在居住环境上,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了防止野兽和外敌的侵袭,客家人多数都是聚族而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围屋、土楼、碉楼、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等。惠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这些客家民居记录着惠州客家人
-
《梅州客家风格建筑参考图集Ⅰ》问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罗诚浩 实习生张玉婷)日前,市住建局联合市城乡规划局、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编印的《梅州客家风格建筑参考图集Ⅰ》正式出版,首批五千余册已全部免费发送到市直部门、各县(市、区)乡镇及
-
客家围屋【建筑鉴赏】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围屋被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作为客家人集家、祠、堡于一体的民居,围屋内居民是某一姓氏共同祖先的后裔,有极强的家族性,每座围屋均建有“祖堂”或“祠堂”,是族人举行重要仪式
-
长汀客家代表建筑“大夫第”竣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今年1月开工建设、占地6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的客家代表建筑——大夫第工程建设项目在龙岩长汀县城汀江河畔全面竣工。据该县名城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一江两岸”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2
-
让民居更具客家建筑特色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最近,梅江区城南高速三龙段沿线两边的民居脱下以前残破的铁皮瓦“旧衣”,换上了极富客家特色的装饰风格 (如上图),让所有来梅旅游的客人还未进入城区就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
“重新整修过的屋顶不仅好看,且材质极为经久耐用!”梅江区三角镇三龙村的刘叔说道。据了解,为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
客家建筑 古桥斜塔展风姿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丰良文塔
普济桥是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丰顺知县许炳(浙江人)倡议邑绅吴奕材等人捐建的。普济桥,当地人也称高桥。其造型端庄、风格古朴、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位于丰顺县丰良镇东北端,横跨在丰溪河上,桥长96.6米,高12米,宽3.8米、六墩七孔,是一座以麻石砖块建造而成
-
客家建筑 潮客文化交融的璀璨明珠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佳胜张庆茂蓝通友
在丰顺县埔寨镇埔西新楼下村,有座大型的古建筑——“蓝玉凤冈”,也称“九厅十八井”。这座独特的民居建筑奇葩,结构别致、功能齐全、气势恢宏,与周边青山、绿水、农田和谐相处,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
“蓝玉凤冈”始建于明末清初,历经数代人才建成,至今已有400
-
保护文物建筑传承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刘娟祝报道:龙岗是客家人相对集中生活的区域,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其保护、挖掘、传承、弘扬对文化城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昨日上午,龙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建安,副区长王延奎到横岗街道调研客家文化保护工作,深入了解该街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茂盛世居客家围屋保护、开发等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
“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风格很吸引我”
-
作者:廖福玲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很高兴此行来到国家园林城市赣州。近年来,赣州的招商引资力度很大,招商政策很好,这对客商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投资地,我看好赣州未来的发展前景。这次的‘世界看赣州’活动,让我见识到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风格,这很吸引我。”6月17日,中国报道网记者刘斯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走进赣县白鹭古村,青砖灰瓦、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