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人文图说之四十二——梅州客家山歌
-
作者:宋俊华 刘晓春 林斯瑜 揭英丽
期号:第6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方言 口头文学 岭南特色 乡土气息 广东省 代表作 广东新语
-
描述: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流传于广东省梅州各地,并随客家人的迁移流播到广东其他地区(如广州)。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丰富的遗产价值,梅州客家山歌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雷州歌的起源与艺术特征探析
-
作者:陈海容
期号:第2期
来源: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雷州歌 音乐特征 唱腔
-
描述:雷州歌起源于雷州半岛,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已成为雷州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与广州、潮州、客家民歌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大方言歌,被列为我国131个歌种之一。本文对雷州歌的产生与演变、音乐特征和唱腔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对雷州音乐的深入研究和保护雷州音乐文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客家粄文化词语研究
-
作者:李林浩 陈苏方
期号:第6期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粄 词语
-
描述:粄作为客家米食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在原料、制作工具,还是在客家礼俗以及民间口语中,都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朴实的乡村气息。在客家方言中,与粄有关的词语丰富多姿,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客家粄文化。本文的写作侧重于描述客家粄文化词语,并结合一系列的民俗事项,来进一步探析客家传统文化。
-
广东丰顺汤南半山客语言调查
-
作者:林伦伦 李雪媚
期号:第3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州话 半山客 发展趋势
-
描述:广东丰顺汤坑片的居民,一般都会说客家话和潮州话两种方言.在对丰顺县汤南镇潮州和客家混居的长坑管理区里的两个自然村落:长林村(客家)和金灯盏村(潮州)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居民使用语言的现状,并从性别、年龄、家庭、职业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居民掌握和使用语言的特点及其成因.
-
浅议客家话与北方话的关系
-
作者:谢栋元
期号:第2期
来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北方话 《中原音韵》 全浊声母 客家先民 中心意义 边缘意义 翘舌音 语言 古代汉语
-
描述:浅议客家话与北方话的关系谢栋元客家话是我国八大方言之一。客家先民其初居住在中原,由于战乱和其它原因,从东晋开始,流离转徙,来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然后又移向四川、台湾、香港、南洋群岛,以及世界各地。现在居住在全世界的客家人约有六千万...
-
续谈畲族与汉族客家民系的文化互动关系
-
作者:朱洪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互动 客家民系 客家方言 客家话 苗族 客家先民 汉族 文化特征 客家妇女 语言
-
描述:续谈畲族与汉族客家民系的文化互动关系朱洪随着畲族研究和客家学研究的深入,一批学者陆续发表有关这一课题的论述。有的在舍族研究时提出,有的则从客家研究时提出,有的则在研究汉族方言时提出。最早是客家学开拓者罗香林于1933年著《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客家先...
-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
-
作者:张天周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集韵》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先民 《宋史·地理志》 客家方言 客家学研究 宁化石壁 历史与传统 绍兴和议
-
描述:客家形成于南宋论张天周客家人口众多,分布范围极广。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方言、习俗、精神、自觉意识等社会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客家人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因而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客家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却...
-
电白(沙琅)__话记略
-
作者:陈云龙
期号:第3期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西 电白 沙琅 话 客家话
-
描述:本文记录了粤西电白县沙琅镇的话,即客家话。初步分析整理了其语音、词汇、语法特点,电白话共有20个声母,61个韵母,6个声调。从其特点看,既有客家方言的共性,如浊上归阴平,有iai韵母等。也有不同于其他客家话的地方,如:中古心母字、生母字及崇母部分字读边擦音等,反映了电白话受当地雷话与白话的影响。
-
山歌剧该走哪条路
-
作者:陈昌环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客家戏 山歌剧 发展 戏曲化
-
描述: 山歌剧(又称客家戏)从诞生到现在,已有50年历史。这一新兴的剧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她用客家方言演唱,以优美的客家山歌和民间小调为戏剧音乐唱腔,戏剧语言幽默风趣,唱腔流畅抒情,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誉为开放在客家山村的一朵山花。 山歌剧从演小戏发展到演大戏,从原板的山歌唱腔发展到适应现代
-
闽越文化与客家文化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迁汉人 闽越土著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客家文化
-
描述:利引进,流传广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客家具有广泛的闽越族信众基础和闽越巫文化背景。客家妇女不缠足之俗亦源于百越或阅越文化,客家方言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特殊语法,据研究是受古百越语影响所致。如此等等,说明客家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南迁汉人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