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点击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人民之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 客家文化 专题调研 梅州市 管理创新 信息 社会管理 优秀文化 座谈会 点击
-
描述:梅州市开展弘扬客家文化专题调研根据市委关于贯彻汪洋书记"如何继承客家优秀文化,并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活力"指示精神的要求,9月26日,梅州市人大常委会与嘉应学院联合召开"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专题调研座谈会。会议决定由市人大常委会与嘉应学院有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领导小
-
试论古筝演奏的技法与创新
-
作者:王健
期号:第13期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筝演奏 技法创新
-
描述:与发展,历代的古筝演奏家,也以自己的方式为其生命的绵延与壮强,注入了新的精神,逐渐形成了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等著名的八大地域性流派,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古筝音乐艺术中最为珍贵的艺术
-
重振客家龙舟文化雄风:观澜赛龙舟民俗文化品牌建设刍议
-
作者:朱兆丰
期号:第2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新品牌的雏形.保护好观澜赛龙舟文化,不但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娱乐性、观赏性.
-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上):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南部地区 客家 家族制度 个案研究 历史学 人类学 社会文化
-
描述:在中国大陆学者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
-
让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
作者:廖紫霞
期号:第6期
来源: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校园环境 渗透 多媒体 客家文化
-
描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学科中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刻地挖掘、揣摩和品味传统文化,要让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组织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
-
浅谈优秀演员的素质与自我修养
-
作者:田安妮
期号:第4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员 素质 自我修养 审美价值 途径
-
描述: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广大观众期待演员质量的程度很高,他们希望用一个优秀的演员创造艺术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自我修养自然地严肃地摆在演员面前。
-
人口城市化的文化作用: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客家文化影响分析
-
作者:俞万源 冯亚芬 雷汝林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文化作用与影响 文化特质 客家文化 梅州市
-
描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城市化的文化作用入手,分析文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考察人口城市化的文化作用,文化特质对人口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人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文化根源.客家文化的儒家文化、移民文化、山区文化、多元文化等文化特质及其外化的人文精神是梅州市“二元化”人口城市化的内在文化根源.
-
关于客家山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
作者:林晓薇
期号:第12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保护 传承
-
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使命。客家山歌具有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价值。客家山歌是客家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客家人的精神、信仰取向,它体现和传承着该民族文化传统,对研究客家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
平远船灯舞在幼儿园的尝试
-
作者:朱月华
期号:第8期
来源:飞(素质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幼儿园 灯 船 文化艺术 民间艺术 人民生活 客家地区 组成部分
-
描述:的渴望和热爱之情。基于发展平远地方文化的现实需要及根据〈纲要〉精神和当前音教课改的主导思想——“审美与快乐”.
-
客家文化推展之探讨:以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为例
-
作者:黄丽华 许光麃
期号:第6期
来源:体育学系(所)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
-
描述:、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对未来拟定了「扩展客家文化版图,再现客家精神。」之目标,并以增强血缘认同、产业行销设置、资源之整合、建立教育与学术管道等四个主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