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旅游品牌建设的客家土楼人文与民宿价值探析
-
作者:林禄盛 董雅
期号:第4期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迁徙文化 地方民宿 文化保护 福建旅游
-
描述:文章通过一系列客家土楼成因的历史、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地理、人文条件的分析研究,通过文献查阅、问卷、、现状勘查、访谈等手段,揭示了土楼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土楼的旅游品牌建设和深化土楼的旅游科考价值提供有意义以及可应用的土楼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的潜力.
-
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效应
-
作者:赖业伟
期号:第8期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麒麟艺术 樟木头 经济发展
-
描述:独特的麒麟艺术,是樟木头客家古镇民俗文化的品牌,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樟木头麒麟艺术的起源、特色、传承发展和深远影响,以及在推动樟木头驶上现代化城市提速快道所起的效应。
-
客家经济协作体——闽粤赣边区域经济交流与协作纵论
-
作者:吴福文
期号:第5期
来源:发展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边区 经济协作 经济交流 纵论 客家 行政区划 龙岩市 福建省
-
描述:闽粤赣边,顾名思义是指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的结合部区域。其范围历来无明确的界定,目前只是有“小三边”和“大三边”之说。“小三边”是指历史上闽西的汀州府、龙岩州,粤东的潮州府、嘉应州和赣南的赣州府、南安府、宁都州;或者是指现在的福建省龙岩市、广东省梅州市和江西省赣州市。
-
庄园经济的效应与发展思考:客家农村发展经济的新探索
-
作者:李光明
期号:第1-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农村经济 广东省 庄园经济
-
描述:庄园经济的效应与发展思考:客家农村发展经济的新探索
-
客家商人在壮区:壮族与客家经济关系研究之一
-
作者:袁丽红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地区 客家商人 经济关系
-
描述:客家商帮是壮族地区重要的商业群体,他们是迁入壮族地区的客家人中的佼佼者。客家商人在壮族地区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买卖、创建圩市以及经营工矿业等活动,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壮族与客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农史研究的新路向:“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江门林业发展
-
作者:郭秀文 谢萍
期号:第7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研讨会 研究会 第七届 广东 江门 农史研究 年会 述要 路向 华南农业大学 2005年 市林业局 学术论文 会议讨论 研究室
-
描述: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问题。二、传统农业及乡村社会。嘉应学院肖文评对粤东客家传统农耕习俗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客家人祖祖辈辈从事农...
-
客家武术的社会文化透视——张家“枪棍”引发的思考
-
作者:伍天慧 谭兆风 吴洪革 张汉悦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武术 张家“枪棍” 社会背景 人文环境
-
描述:张家“枪棍”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武术流派,将枪和棍这两种技击和演练风格迥然不同的器械融为一体,本身就是大胆的创新,就体现出一种特色,但它也同其它客家武术流派一样,是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社会文化对它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
浅析广东客家传统宗族社会
-
作者:谭乔西
期号:第1期
来源:华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特点 民风民俗发展 姓氏和堂号
-
描述:本文非常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客家传统宗族社会之所以较为牢固的历史原因,也全面地阐述了宗族观念强烈的表现形式。另外,通过详细论述客家传统宗族社会的详细状况,也表明了客家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客家人对中原的强烈喜欢的情感。
-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汉代铜镜铭文看当时社会
-
作者:张亮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铜镜 汉代 社会思想意识
-
描述: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的重要艺术类别,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汉代已经达到顶峰,汉代铜镜装饰内容繁复,铭文成为镜背上主要的装饰手段之一。汉代铜镜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意识留下了很好的史料。本文拟从分析汉代铜镜铭文入手,结合文献资料,探析汉代社会的思想意识。
-
《走进客家社会:田野考察、文化研究》导论
-
作者:黄贤强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田野考察 文化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 导论 2010年 文化风情 客家地区
-
描述: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有其道理。2010年夏季,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师生一行9人,带着欲亲身目睹客家原乡社会面貌和文化风情的心境,风尘仆仆地到粤、闽两省客家地区考察。11天内行经上千公里路,双足踏过十多个客家城镇和乡村,完成走进客家原乡社会的目的。